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边防的意思、边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边防的解释

[frontier defence] 边境地区布置的防务

详细解释

(1).为保卫国家安全在边境地区布置的防务。《南齐书·陈显达传》:“但国家边防,自应过存备豫。” 唐 元稹 《叙奏》:“然而造次颠沛之中,前后列上兵赋边防之状,可得而存者一百一十有五。”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启祯野乘》:“《李腾芳传》:时边防久弛,公独料 玄菟 、 乐浪 间,当有变起。”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日报》:“此有功于学业也,其餘有益于国计民情边防商务者,更僕数之未易终也。”

(2).指边境防守之地。 唐 白居易 《与仕明诏》:“卿久镇边防,初膺閫寄,式旌勤效,俾洽恩荣。” 宋 苏轼 《上文侍中论榷盐书》:“ 河北 与 陕西 皆为边防,而 河北 独不榷盐,此祖宗一时之误恩也。” 清 俞樾 《小浮梅闲话》:“在边防二十餘年, 契丹 惮之。” 邹鲁 《丁未镇南关之役》:“此四千人者,皆百战悍卒,屯驻边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边防指国家为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在边境地区实施的防卫与管理措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国家在边境地区布置的防务”。这一概念包含三方面核心内涵:

一、职能属性 边防是国家主权行使的重要体现,涵盖军事防卫、出入境管理、反恐维稳等综合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边防部队需依法执行边境巡逻、口岸查验等任务,防范打击跨境犯罪活动。

二、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边防体系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边关”制度,如《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的“筑长城以拒胡”。现代边防制度则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处理边境事务的暂行办法》,确立新型边防管理框架。

三、实施主体 我国实行“军警民协同”的边防机制,具体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国家移民管理局及边境地方政府共同负责。《2024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数据显示,全国已建成数字化边防监控站1372个,形成“智慧边海防”立体管控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Z]. 2020-12-26.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关于处理边境事务的暂行办法[Z]. 1951-05-1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2024)[R].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4.

网络扩展解释

边防是指国家在边界、沿边、口岸等区域实施的军事防御和管理措施,以保卫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及安全,并保障边境贸易合法性。以下是综合解释:

  1. 核心定义
    边防是国家为防备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在领土边界开展的军事活动,包括巡逻、哨所设置、防御工事建设等。其本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主要任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边防需维护领陆安全、管理出入境活动,并通过防卫措施保障边境地区社会秩序。同时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多领域协调(如打击跨境犯罪、促进边贸)。

  3. 历史与发展
    中国边防概念可追溯至古代,南北朝时期已有明确记载,但实际举措更早(如长城防御体系)。现代边防更注重法治化、科技化,例如通过法律明确领陆神圣性。

  4. 构成要素
    包含边防力量(军队、警察)、边防法、管理方式(如口岸检查)及基础设施(如界碑、监控系统)。这些要素共同形成立体化防御体系。

扩展说明:边防与“边疆”“边陲”等地理概念相关,但更强调动态的防御行动。越南等国对边防的定义(如“全民边防”)与中国存在差异,需注意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冰川炳然部封侧厚常官长龙赤手除拂椿庭萱室寸土不让大夥顶头风法显改途易辙歌抃搆害逛商店鲎子酱黄炎培湖胶简括见兔放鹰交糺谨按进读今宵九叙军簿举善糠镫可巧科业量瓶栗陆眯乱挠正鸟乱扭转赔价迫拶奇度穷老琼茅全遂入去撒痴撒娇赡表子刹时世雰事极失重水下顺顺四化丝镛退前缩后罔法翫守咸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