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邪诈伪。 明 王廷相 《雅述》下篇:“飢困之极,谁不求生?廉耻丧而污伪生,良心灭而奸宄作,将何所不为乎?”
“污伪”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污”和“伪”两个贬义字构成,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污邪诈伪”,即卑劣虚伪、狡诈不诚实的品行或行为。例如:明代王廷相在《雅述》中提到“廉耻丧而污伪生”,描述因道德败坏导致虚伪欺诈现象滋生。
单字释义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书面语,形容人性或社会风气的堕落。例如《雅述》下篇中,通过“污伪生”批判饥困环境下道德丧失的现象。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扩展用法,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污伪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染上污秽和虚伪。它描述了行为、言辞或外观不真实、不纯净、不真诚的状态。
污伪是由“水”、“亻”和“未”组成的,其中“水”是汉字的部首之一,象征着液体;“亻”是人的部首;“未”是汉字的一个独立字形,代表不完整或未完成的意思。它共含有10画。
“污伪”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有关于真实性和诚实的教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采用。
污伪的繁体字是「污偽」。
在古代,「污伪」的写法为「汚僞」。
1. 他的行为让人觉得污伪不堪。
2. 这些污伪的言辞并不能蒙骗所有人。
3. 真诚是对抗污伪的最佳武器。
污秽、污浊、伪装、虚伪、伪善
虚假、不真实、不纯净、欺骗
纯净、真实、诚实、真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