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低贱。 汉 徐干 《中论·贵言》:“非惟言也,行亦如之,得其所则尊荣,失其所则贱辱。” 宋 苏轼 《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归田虽贱辱,岂失泥中行。”
(2).指轻视羞辱。 清 谭嗣同 《仁学》三六:“既召而役使之矣,復贱辱之,蹴踏之。”
“贱辱”是一个汉语词汇,包含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地位卑微或处境低下,常用于描述社会阶层或身份状态。
例句:
指对他人进行贬低、侮辱的行为或态度。
例句:
清谭嗣同《仁学》:“既召而役使之矣,復贱辱之,蹴踏之。”
此用法多体现为主动施加的侮辱性言行,常见于批判性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出处或相关文献,可参考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
《贱辱》是一个表示羞辱、侮辱的词语,常用来形容使人感到自尊、尊严受到损害,或受到轻视、羞辱的行为或事件。
《贱辱》由两个部首组成:
1. “贝”(贝字底部两点代表贝壳,象征财物)。
2. “辰”(辰字下方的一横代表早晨,意味着一天之初)。
《贱辱》共有8个笔画。
《贱辱》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贱”是指价值低下、地位低下,而“辱”则指对于个人尊严和荣誉的伤害。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常用于描述对他人的不尊重行为。
《贱辱》的繁体字为「賤辱」。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贱辱的“贱”字还有两种常见的写法:
1. 甎,表示价值低廉。
2. ,表示价格贱。
以下是几个使用《贱辱》的例句:
1. 他对我说的那番话完全是对我的贱辱。
2. 虽然他是个贱辱之徒,但我们不应该和他一般见识。
3. 这次经历对她来说是个巨大的贱辱,她感到很受伤。
与《贱辱》相关的组词有:
1. 贱人。
2. 侮辱。
3. 羞辱。
《贱辱》的近义词包括:
1. 侮辱。
2. 羞辱。
3. 轻蔑。
《贱辱》的反义词为:
尊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