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渴涸的意思、渴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渴涸的解释

干燥。 宋 欧阳修 《亳州乞致仕第一表》:“加之肺腑渴涸,眼目眊昏,去秋以来,所苦益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渴涸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作形容词或动词,形容极度干枯、枯竭的状态,常用于描述水源、土地或抽象事物的枯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分解

    • 本义指口干想喝水,引申为急切需要、极度缺乏。《说文解字》释为“饥渴也”,强调生理或物质上的匮乏。
    • 例:《诗经·小雅·采薇》“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此处“渴”指生理需求。
    • 指水干枯、枯竭。《说文解字》称“涸,竭也”,专指液体(尤指水)的消失。
    • 例:《庄子·外物》“泉涸,鱼相与处于陆”,描述水源枯竭后鱼的困境。

二、合成词释义

渴涸结合二字含义,强调极度干枯、彻底枯竭的状态,常见于以下语境:

  1. 自然现象
    • 形容河流、井泉等水源完全干枯。

      例:“连年大旱,溪涧渴涸,民无所汲。”(《农政全书·荒政篇》)

  2. 资源匮乏
    • 比喻物资、财力等耗尽。

      例:“府库渴涸,兵饷无措。”(《明史·食货志》)

  3. 生命或精神枯竭
    • 引申指生命力、创造力等衰竭。

      例:“文思渴涸,笔枯难继。”(文人自述手札)


三、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干枯;枯竭”,并列书证《齐民要术·种谷》:“若竟冬无雪,汲井普浇,悉令渴涸。”

    《汉语大词典》条目

  2.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标注为文言词汇,释义“干枯无水”,引《聊斋志异·雷曹》“河海渴涸”为例。

    台湾教育部辞典

  3. 《古代汉语词典》

    强调其双音节复合词特性,释义同“涸”,但程度更深,含“急切需水而不得”之意。


四、古籍用例


五、近义与反义词

类型 词汇举例
近义词 枯竭、干涸、枯干
反义词 丰沛、充盈、润泽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3. 台湾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4.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渴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词义
    指“干燥”,多用于形容事物极度缺水的状态。如宋欧阳修在《亳州乞致仕第一表》中描述身体状况时提到“肺腑渴涸”,比喻体内干燥不适。

  2. 引证与使用场景
    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尤其是描述生理或自然干燥的状态。例如欧阳修用“渴涸”形容自己肺部和眼睛的干涩昏花,反映出疾病缠身的苦痛。

  3. 字词结构分析

    • 渴:原指口干欲饮,引申为迫切(如“渴望”)。
    • 涸:指水干枯、枯竭(如“干涸”)。
      组合后,“渴涸”强调一种极度干燥、枯竭的状态,多用于文学性表达。
  4. 现代使用情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属于生僻词汇,主要用于古文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中。

“渴涸”是一个结合“干燥”本义与文学比喻的古语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内涵。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等高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号菴罗报况剥啄避邪不辜彩杖惝罔撑得慌赤石脂赤心充周春荣稻畦帔刀鸭道簪发绣飞穣風浮副靖感光材料高唐梦公牛钩虫桂林山水甲天下瑰秘故智衡水鸿伐红土黄金芝偟遽降榻禁围老媪楞梨亮棚连及草犂面厉俗炉锤木楼狃捷潜狙棋力全譬权责剩磁身无完肤折声税居梳翎顺理成章梭幅坛子鼗耳通文达艺吐弃外区相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