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帑僇的意思、帑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帑僇的解释

谓刑戮连及子女。《史记·夏本纪》:“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则帑僇女。” 裴駰 集解引 孔安国 曰:“非但止身,辱及女子,言耻累之。”《史记·殷本纪》:“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帑僇”为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释义需从构字本源及文献用例切入分析。从《汉语大词典》及《说文解字注》考据:“帑”本义指国库贮藏的钱帛(《说文·巾部》:“帑,金币所藏也”),后衍生出“妻孥”通假义;“僇”通“戮”,含刑杀、羞辱二义(《说文·戈部》:“戮,杀也”)。二字连用见于《尚书·甘誓》“予则帑僇女”句,孔颖达疏解为“辱及子孙”的连坐刑罚,即犯罪者除自身受戮外,家属财产亦遭籍没。此词体现了上古“罪人以族”的法制观念,与《周礼·秋官》记载的“孥戮”制度形成互证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帑僇”的词义解释,综合多个来源分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帑僇”读作tǎng lù,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刑罚牵连子女,即因一人犯罪而使其子女也遭受刑戮或羞辱。这一用法在《史记》中多次出现,例如:

二、字形与字义拆分

  1. 帑(tǎng/nú):
    • 读tǎng 时,指国库或钱财(如“帑藏”“府帑”),如《后汉书》中“帑藏殷积”形容国库充盈。
    • 读nú 时,通“孥”,指子女或妻儿,如《史记》中“帑僇”的用法即取此义。
  2. 僇(lù):
    • 通“戮”,意为杀戮或羞辱,如《说文解字》中“僇,辱也”。

三、争议与补充说明

部分词典(如)将“帑僇”解释为“宝库或财物丰富”,这可能是对“帑”单独含义的延伸,但缺乏古籍直接例证。从权威文献和多数来源看,“刑罚连坐子女”是更准确的释义。

四、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严酷的连坐制度,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常见于历史文献或相关研究。例如:

“商鞅变法中的‘连坐法’,实为‘帑僇’之制的延续。”

建议结合《史记》原文(夏本纪/殷本纪)进一步理解其历史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大滮稻秉正无私毕肖不宾才疏德薄常候超常朾螘纯笃唇纹次骨从自斗升肠芳醁扶梯輵轇公益金规定含垢忍辱寒蜩涵虚鸿渐之仪黄能忽拉拉荐扬鸡毛房镜像近就矜疚金口御言近史掬饮廓惝狼居冷丁丁敛臂僚侣厘豪力能扛鼎林阴龙箫骂骂括括梅花岭南京市拿问女纪偶变投隙批削遣将征兵商检商路鉎鏉蛇脐书棚本提要铜墀无翼而飞响榻先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