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尖利的意思、尖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尖利的解释

[sharp] 尖锐锋利

详细解释

(1).艰深;高深。《朱子语类》卷四九:“古人初学,只是教他洒扫应对进退而已,未便説到天理处……今教小儿,若不匡不直,不辅不翼,便要振德,只是撮那尖利底教人,非教人之法。”

(2).尖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花仙》:“其貌瘦健而长髯,声甚尖利,不类人。” 李广田 《没有太阳的早晨》:“正迟疑间,忽然从正厅那边传来了尖利的喊声:‘贱骨头,还不给我滚出去!’”

(3).锐利。《太平广记》卷四六三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真腊王 取大牛肉,中安小剑子,两头尖利。”《西游记》第九一回:“威雄声吼如雷振,獠牙尖利赛银针。” 茅盾 《子夜》七:“他的眼睛里消失了勇悍尖利的光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尖利”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多维度表义功能的形容词,其核心语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物理属性的锐利特征 指物体末端或边缘呈现尖锐形态且具备穿透力,如“尖利的匕首能轻易划开皮革”(《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20)。该释义源自器物功能特性,常见于刀具、冰锥等实物描述。

二、感官知觉的刺激表现

  1. 听觉层面:形容声波振动频率高且振幅大,突破常规听觉舒适阈值,如“防空警报发出尖利的嘶鸣”(《汉语大词典》网络版,2023)。此类用法多用于机械噪音或突发性声响的文学化表达。
  2. 视觉层面:特指目光具有穿透性威慑力,如“审讯者尖利的眼神仿佛要看透人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常见于人物神态描写场景。

三、修辞领域的隐喻延伸 在抽象语境中衍生出“言辞犀利”“批判深刻”等引申义,如“这篇社论用尖利的笔触揭露社会弊端”(《当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中华书局,2018)。该用法常见于文艺评论及政论性文本,体现语言表达的力度与深度。

网络扩展解释

“尖利”是一个形容词,主要含义为尖锐、锋利,既可形容具体事物的物理特性,也可用于抽象层面的感官或情感描述。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尖锐锋利
    指物体边缘或顶端锐利,容易刺穿或切割。
    例:《西游记》中“獠牙尖利赛银针”;或形容“笔锋尖利”。

  2. 声音尖锐刺耳
    用于形容高亢、刺耳的声音。
    例:“冷风尖利地吹到脸上”;“尖利的叫声”。

二、引申义

  1. 敏锐或深刻
    形容目光、言辞等具有穿透力或洞察力。
    例:鲁迅杂文“深刻犀利”;《子夜》中“勇悍尖利的光彩”。

  2. 艰深或高深(古义,较少用)
    如《朱子语类》提到“尖利底教人”,指艰深晦涩的内容。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典型例句

  1. 物理特性:“尖利的岩石可能划破脚踝”。
  2. 抽象描述:“他的眼光尖利,看出对方畏怯”。
  3. 声音:“声甚尖利,不类人”。

提示:以上解释综合了权威词典(如汉典)及文学作品中的用法。若需更完整释义,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骐抱宝怀珍宝珪避墬比势博文不等式蟾宫扳桂尘屑赤候赤疫冲午除开黜陟蹈厉之志道性耳消耳息附奉刚壮管是鹤使圜方怙宠婚币夹剪缣练甲首籍録迥乎不同俊士刊误客乡狼羔子撩东劄西离歌陵斥淋浪林下高风率循卖质莫名柅格襁杖愆尤轻量级权变锋出热熟丧夺寿数双夕水漂儿鼠啮肠添削铜牙屯否托胆威陵危桡湘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