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陟的意思、黜陟的详细解释
黜陟的解释
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书·周官》:“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后汉书·韦义传》:“﹝ 韦义 ﹞数上书 顺帝 ,陈宜依古典,考功黜陟,徵集名儒,大定其制。”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四章:“公政府官皆听政长黜陟。”
词语分解
- 黜的解释 黜 ù 降职或罢免:罢黜。废黜。贬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笔画数:; 部首:黑; 笔顺编号:
- 陟的解释 陟 ì 登高:陟山。 晋升,进用:黜陟(指官吏的进退升降)。“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黜陟”是一个古代政治术语,主要用于描述官员的职位升降和人才选拔机制。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该词由“黜”(chù)和“陟”(zhì)组成,分别表示“罢免、降职”与“提拔、升迁”。合称指通过考核决定官员的职务调整,体现古代官僚体系中的奖惩制度。
-
字义分解
- 黜:意为废除官职或贬斥,如《论语》中“三黜”即多次被罢免。
- 陟:本义为登高,引申为晋升,如《诗经》中“陟彼高冈”。
-
历史出处与应用
最早见于《尚书·周官》:“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指通过考核诸侯政绩决定其地位升降。唐代韩愈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中亦用“黜陟不闻”表达对官场规则的疏离。
-
应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政治文献,如官员考绩(如“考绩黜陟”)、史书评价(如《汉书》记载“不行黜陟,而蕃国自析”)。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则扩展其义为“褒贬”。
-
相关成语
- 考绩黜陟:通过政绩考核决定官员升降,出自《汉纪·哀帝纪》。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历史背景,可查阅《尚书》《汉书》等典籍,或参考汉典、辞海等工具书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黜陟这个词的意思是指贬低、降级或剥夺地位。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黜”字的部首是黑,总共有11个笔画;而“陟”字的部首是阜,总共有9个笔画。黜陟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繁体字中,黜陟的写法为「黜陟」。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差异,但基本保持相似。
以下是黜陟的一些例句:
1. 由于丑闻曝光,他被黜陟为普通职员。
2. 政府决定对腐败官员进行黜陟,以恢复民众对其的信任。
一些与黜陟相关的组词包括:黜退、黜官、陟降等。与黜陟相近意思的词语包括:罢免、撤职、解聘等。反义词则可以是晋升、提拔、升迁等。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