柅格的意思、柅格的详细解释
柅格的解释
阻拦,遏阻。 清 钱谦益 《大学士孙公行状》:“臣原无他长,独有真念,其有柅格不行,仰干名法者,容臣执三尺以入告。”
词语分解
- 柅的解释 柅 ǐ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果实像梨。 挡住车轮不使其转动的木块:“系于金柅。” 阻止:“情动不可柅。” 一种络丝工具。 柅 ì 古同“杘”,络丝车的摇把。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格的解释 格 é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击,打:格斗。格杀。 推究:格
专业解析
“柅格”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柅”和“格”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
-
柅 (nǐ):
- 本义:指阻止车轮滚动的木块,即车刹。《说文解字》释为:“柅,木也。实如梨。”段玉裁注:“此云木也,则以为木名。考《易》‘系于金柅’,马(融)曰:‘柅者,在车之下,所以止轮令不动者也。’……许(慎)谓柅为木名,今未详何木。”可见,“柅”的核心含义与阻止、制动相关。
- 引申义:由阻止车轮引申为遏止、阻滞的动作或状态。如《易经·姤卦》:“系于金柅。”即用金属制动器来拴住(阻止)车辆。
-
格 (gé):
- 本义:树木的长枝条。《说文解字》:“格,木长貌。”引申为框架、格式、标准。
- 重要引申义:阻碍、限制、阻隔。如“格于成例”(被成规所限制)、“格格不入”(互相抵触,不能相容)。在这个意义上,“格”表示一种障碍、界限或使之受阻的状态。
“柅格”的合成含义:
将“柅”的“阻止、制动”之意与“格”的“阻碍、阻隔”之意结合起来,“柅格”一词的核心意思是指阻碍、阻滞、使之不能顺利通行或进行。它强调的是一种施加外力或设置障碍,导致事物(如行动、进程、交通等)被卡住、停顿或无法顺畅发展的状态。
“柅格”意指阻碍、阻滞、卡住,使事物不能顺利通行或进展。
权威来源参考:
- 关于“柅”的释义,参见《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相关条目。
- 关于“格”的释义及其“阻碍”义项,参见《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格”字条下的相关义项。
- 对“柅格”作为合成词的理解,基于古汉语构词法及单字核心义项的引申组合。其具体用例虽罕见,但含义可从字义推知。可查阅《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大型辞书进行印证(需注意不同辞书收录情况可能不同)。
网络扩展解释
“柅格”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意为阻拦、遏阻,指通过外力或手段阻止事物发展或行动进行。例如《大学士孙公行状》中“柅格不行”即表达对违规行为的制止。
二、词源分析
- 柅:本义为塞在车轮下的制动木块(《易·姤》),后引申为“阻止”动作。
- 格:古汉语中可表“阻碍”“限制”,如“格挡”。
二者组合后强化了“通过障碍物进行阻止”的意象。
三、用法特点
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如清代钱谦益的奏章中通过“柅格”强调对违法行为的法律约束。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特定语境(如古文研究、文学创作)中可体现语言凝练性。
四、关联表达
同义词:遏阻、掣肘、阻滞
反义词:推动、促进、畅通
若需进一步探究该词在具体古籍中的使用场景,可查阅《说文解字》或《佩文韵府》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哀焭百汰边谟冰絃刬弃成贾虫鱼之学盗巢大器大约摸德言容功二满三平泛决凤皇于蜚风头富捷肤皮潦草富中贡奉棍子赫晞黄参佳树结氂金辉玉洁絶磵倔头倔脑空头人情羸瘠廉质料田裂巴令録流漓癃残拢统猫掌风名德重望冥果名将疟鬼娘儿们捏码泥耳笼首聘用疲役琼津砂壳子胜屠沈吟十三镮金带眡听水贼飔风四神岁候素韵贪恣文化生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