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加的意思、五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加的解释

亦作“ 五茄 ”。灌木,有刺或无刺。掌状复叶,夏开黄绿色花,核果球形。根皮和茎皮称五加皮,可入药。新叶亦可食用。因以五叶交加者为上品,故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地榆》:“﹝地榆﹞其实黑如豉……与五茄煮服之可神仙。”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寄张使君八十韵》诗:“香饭臼菰米,珍蔬折五茄。”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五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加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名词,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解释:

一、植物学定义

五加指五加科灌木植物的统称,特指细柱五加(学名:Eleutherococcus nodiflorus)。其茎带刺,掌状复叶由五片小叶构成,夏季开黄绿色小花,根皮可入药,即“五加皮”。此类植物多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本草纲目》记载其形态特征为“五叶交加者良”,故得名。

二、中医药应用

五加皮作为传统药材,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久服轻身耐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加属植物含有多糖、皂苷等活性成分,可调节免疫系统(参考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三、文化象征意义

在民俗文化中,五加因“五”与“午”谐音,部分地区将其与端午节习俗关联,认为悬挂五加枝叶可驱邪避毒。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以“风味如浑酒,刀圭似五加”描述其药用特性,反映古代文人对该植物的认知(参考来源:《全唐诗》卷六一三)。

网络扩展解释

“五加”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植物学含义(主要义项)

  1. 基本特征
    五加是五加科灌木,高约2-3米,枝干有刺或无刺,掌状复叶,边缘有锯齿。夏季开黄绿色小花,果实为球形浆果,成熟后呈黑色。

  2. 药用价值
    根皮和茎皮称“五加皮”,可入药,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常用于泡酒或配制中药。新叶亦可食用。

  3. 名称由来
    因叶片多呈五片交叠的形态,古代以“五叶交加者为上品”而得名,别名“五花”“五叶路刺”。

  4. 文献记载
    北魏《齐民要术》、南朝《金楼子》等古籍均提及五加的药用价值,明代《本草纲目》更详细记载其特性。


二、成语含义(次要义项)

在特定语境中,“五加”可作数词与动词结合,表示数量或程度增加五倍,带有强调语气。例如:“收益五加”即收益翻五倍。但此用法较少见,且主要见于部分方言或非正式表达。


五加的核心含义为一种药用植物,需注意语境区分其引申用法。如需进一步了解植物特性或古籍记载,可参考《本草纲目》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傍落闭固不撑达参玩常不肯崇文观春溜大舅爷倒蹅门登名电阻箱耋寿敌力角气顶门子惰失放白鸽孤孩过板瘑疥汉文河狸黄胤湔祓角带角招髻梁矜夸稽扫积香恺献看循溘逝连春流年不利流苹脔割宓琴强仕遣将调兵轻比曲碎三句甜两句苦身薄神殿寿康遂大夫泝涉塌实条领踢打[术]提价屯租拖尾巴晚谬危豁委托五袴下的手享牛显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