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酳的意思、三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酳的解释

古代宴饮礼节。食毕进酒漱口谓之酳,有安食养乐之义。“三酳”即第三次进酒。《仪礼·士昏礼》:“卒爵皆拜。赞受拜受爵。再酳如初,无从。三酳用卺,亦如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酳"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宴饮礼仪中的献酒、敬酒环节密切相关,尤其指代宴饮过程中第三次向宾客或尊长献酒的特定仪式。该词承载着丰富的礼仪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尊卑次序和礼节的重视。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及古代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酳" (yìn) 的本义

    指宴饮时以酒漱口或敬酒的动作。《说文解字》释为:"酳,酒漱也",引申为献酒、敬酒之意。在古礼中,"酳"常与特定次数结合,形成礼仪程式。

  2. "三" 的礼制象征

    "三"在古代礼仪中具有特殊意义,象征礼节的完备与隆重(如"三揖三让")。"三酳"即指宴饮中第三次献酒的固定环节,标志着礼仪进入高潮或结束阶段。


二、礼仪场景与功能

据《仪礼》《礼记》等典籍记载,周代宴饮(如"乡饮酒礼""士冠礼")常包含以下程式:

  1. 初献:主人首次敬酒,宾客答谢。
  2. 再献:主人二次敬酒,礼仪升级。
  3. 三酳:主人第三次献酒,宾客受酒后以酒漱口(或浅饮),象征礼成。
    • 功能:既表达对宾客的极致尊敬,也暗含"礼终而宴罢"之意。

三、文化内涵

  1. 尊卑有序:三酳的次序严格遵循主宾、长幼之序,体现儒家"礼"的核心精神。
  2. 祈福禳灾:部分文献(如《诗经》注疏)提及三酳含祈福之意,以酒敬神、禳除不祥。
  3. 宴饮节制:通过固定程式规范饮酒行为,避免失仪,反映"酒以成礼,不以为娱"的古训。

四、文献例证

《仪礼·士昏礼》:

"赞者洗爵,酌酳主人……三酳,用卺。"

此段描述婚礼中新人行"合卺礼"后,需经三次献酒仪式,以示郑重。

《礼记·乐记》郑玄注:

"酳,谓食毕以酒漱口也,三酳礼成。"

说明三酳是宴饮礼成的标志性环节。


五、现代意义与演变

随着礼制简化,"三酳"一词逐渐罕用,但其承载的礼仪精神仍影响东亚文化圈(如日本"三三九度"交杯礼)。该词作为文化遗存,常见于研究古代礼制、饮食文化的学术著作中。


参考资料:

  1.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释"酳"。
  2. 《仪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士昏礼、乡饮酒礼篇。
  3. 《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乐记、曲礼篇郑玄注。
  4.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礼仪词汇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三酳”是古代宴饮礼仪中的特定环节,指第三次进酒漱口的仪式,具有安食养乐的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酳”(yìn)指宴饮结束后用酒漱口的行为,而“三酳”即第三次进行这一动作。该仪式源于周代礼仪,常见于婚礼、祭祀等重要场合,旨在通过酒清洁口腔并象征宴饮的庄重性。

  2. 文献出处
    据《仪礼·士昏礼》记载:“卒爵皆拜。赞受拜受爵。再酳如初,无从。三酳用卺,亦如之。”此处描述了婚礼中新人需行三次酳礼,第三次需用“卺”(一种葫芦剖成的酒器),体现礼仪的递进与特殊意义。

  3. 功能与象征

    • 清洁作用:古人认为酒有消毒功效,饭后漱口可保持口腔卫生。
    • 礼仪规范:通过固定次数的仪式强化等级秩序,如“三酳”可能对应不同身份或环节的区分。
    • 文化寓意:以酒安食,表达对宾客的尊重及对宴饮圆满的祈愿。
  4. 相关扩展
    类似礼仪还有“一酳”“再酳”,但“三酳”因使用特殊器皿(如卺)更具独特性,尤其在婚礼中象征夫妻合卺同饮,成为后世“交杯酒”的起源之一。

“三酳”是古代礼制中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的仪式,反映了周代饮食文化的细致规范。

别人正在浏览...

柄政跛驴彩塑瘥札长扬打腰彫残东奔西跑豆瓣鹅目防风林飞诬宫官光彩照人过形闳意眇指回崖货産护心镜奸诡挢挢敬谢九居冀望技蓺枯池淋尖踢斛龙公竹螺子笔绵侧理明辩民穷财匮农忙偏移切心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亲委衾衣染霜伤风化少傅什么意思水鸦儿説空摅颂思辩送饭诵功讼冤算草贪花陶白恬澹痛叱童男女童牙王尔文车吴观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