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西垂的意思、西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西垂的解释

(1).西面台阶上。《书·顾命》:“一人冕,执戣,立于东垂;一人冕,执瞿,立於西垂。” 孔 传:“戣、瞿,皆戟属。立於东西下之阶上。”

(2).亦作“ 西陲 ”。西面边疆。《史记·封禅书》:“ 秦襄公 既侯,居西垂。”《晋书·庾亮传》:“吾忧西垂,过於 歷阳 。” 唐 张说 《赠郭君神道碑》:“镇西陲,信国之藩屏;坐北落,亦王之爪牙。”《明史·王效传》:“ 效 言行谨飭,用兵兼谋勇,威名著西陲。”

(3).向西面沉落。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织女西垂隐烛臺,双童连缕合欢杯。” 唐 裴说 《棋》诗:“临轩才一局,寒日又西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西垂在汉语中主要有三重含义,分别涉及地理方位、历史地名及文学意象,以下是基于权威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基础释义:边陲西部

西垂指西方的边疆或边远地区。其中“垂”通“陲”(边境),故“西垂”即西部边陲。

例证:

《汉语大词典》释为“西面的台阶”,但古汉语中更常见“边疆”义,如《史记·秦本纪》载秦人先祖“在西戎,保西垂” ,此处即指戍守西部边疆。


二、历史地理专称:秦人发源地

特指先秦时期秦国早期封地(今甘肃天水一带),是周王朝西部屏障。

依据:

《史记·秦本纪》明确记载:“非子居犬丘……周孝王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此“秦邑”即西垂,为秦人崛起之地。后世学者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亦考订“西垂”即秦汉时的“西县” 。


三、文学意象:日落与荒远之境的象征

古典文学中常借“西垂”隐喻暮年、衰微或苍凉意境。

典型用例:

唐代王维《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云旗蔽三川,画角发龙吟。晨扬天汉声,夕卷大河阴。坐见西垂景,奄忽成夜林。”以“西垂景”暗喻时光流逝、日暮途远。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西垂”词条释义。
  2. 《史记·秦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五,记载秦先祖事迹。
  3. 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卷十二《秦都邑考》,考据西垂地理。
  4. 《全唐诗》(中华书局)王维卷,收录《送韦大夫东京留守》全文。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引用标注采用纸质权威版本信息,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西垂”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解释:

1.字面方位:西边/台阶

指西面的位置或台阶,常见于古籍描述礼仪场景。如《书经·顾命》记载“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此处指西侧台阶()。

2.地理概念:西部边疆

同“西陲”,指古代中国的西部边境地区。例如《史记》提到秦襄公“居西垂”,即秦早期在甘肃一带的封地()。唐代张说诗中也用“西陲”代指边疆()。

3.自然现象:太阳西沉

描述太阳向西落下的状态。唐代裴说诗句“寒日又西垂”即此意()。

4.历史地名:甘肃西县

汉代设置的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周宣王曾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

附:古籍引用示例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地名或古籍出处,可参考《史记》《汉书》等权威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日绣衣搬九秉意禀姿不望挫辱黨證东爨动事遁甲神凡儿放滥拊膈芙蓉帐改锥甘霖官户贯襁轨道骨目环簇火笔画鸡桑葵心狼嗥鬼叫老商辽荒镣杻麟振砻甓乱人耳目贸卜鸣弹铭海牧宿内法酒批风抹月前调求道于盲泉穴日圆阮生集挼搓伤生实报实销时乖运乖双趺嘶声肃慎之矢坛事慝伪挑剔听讲托架兔起鹘落王勃乌膏小毛头枭鸢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