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意思、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解释

亦作“ 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谓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孔广森 补注:“《易説通卦验》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是一则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极微小的初始偏差,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巨大错误。这一表述最早可追溯至《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后经语言演变形成现今的固定用法。

从汉语构词法分析,成语通过“毫厘”与“千里”的夸张对比(毫为长度单位,1毫=0.1厘;千里约合现代500公里),构建了“极小失误→极大后果”的递进逻辑关系。其语法结构采用四字对仗形式,前句陈述原因,后句强调结果,符合汉语成语强调因果律的表达传统。

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1. 精密领域:如航天工程中0.01度的轨道角度误差可致卫星偏离预定位置数百公里
  2. 学术研究:实验数据采集阶段的微小疏漏可能推翻整个研究结论
  3. 社会治理:政策制定初期未充分考虑边际群体需求,可能引发大规模社会矛盾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成语存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变体形式,两者在《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中被列为等义表述,均收录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审定的规范用语库。

网络扩展解释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是一个警示细微失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指极小的差错或疏忽,最终可能引发巨大的错误或差距。
“毫厘”是古代极小的长度单位(1毫为0.1毫米,1厘为1毫米),而“千里”则形容极远的距离,通过对比强调细节的重要性。


2.出处与演变


3.近义词与变体


4.应用场景

常用于强调严谨态度的重要性,例如:


5.总结

该成语以夸张的对比手法,提醒人们注重细节、防微杜渐。正如《增广贤文》所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集体决策,都需以慎始慎微的态度避免连锁反应。

别人正在浏览...

半壁江山贬约麃摇鼈肉步线行针沧渊唱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葛湘纱除折出震御极打恭作揖登祀点胸洗眼斗力蕃人飞黄腾达风车云马该班儿感电高山景行勾绘果悍衡连珠化腐为奇间接谏舍蹇士茧衣建制铰接结茆结匈旌铭禁卫旷职睽隔枯竹敛掠立马追驹緑弦黾俯冥王星鸣筝逆曳批斗辟闾铅坑跷足抗首奇咳骑卒煞台沙鴈傻子升官发财渟潦提琴猥壻先士楔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