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饮尽杯中之酒。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觴。”
“尽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起源与用法
该词源自古代酒宴礼仪,最初用于描述酒宴结束时宾客饮尽杯中酒的动作。后引申为事情即将完成或阶段结束的象征。例如曹植《送应氏诗》中“宾饮不尽觞”,既指饮酒,也暗含离别之情。
现代引申义
在当代语境中,可比喻为“完成某项任务”或“结束某个过程”。如“双方谈判已尽觞”表示谈判接近尾声。
“尽觞”既保留古汉语中饮酒礼仪的实指,又衍生出象征完成的抽象含义,常见于文学表达。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诗词集。
尽觞,是一个成语,意指酒全都喝完,也可以表示酒宴结束。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辶和示,笔画数为10画。
《尽觞》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鲁颂·尽陈》中,“尽陈”,此处解释为酒宴结束或酒喝完的意思。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酒席尽欢,酒喝完的意象,形成了现在的成语“尽觞”。
繁体字“尽觞”的写法为“盡觴”。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尽觞的古代写法为“儘觴”,字形更加复杂,但其意义和现代写法相同。
他们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晚宴,场面非常热闹,一直尽觞而散。
- 尽情:用尽全部的精力或情感。
- 触手可及:形容事物近在眼前,可以轻易到达的意思。
- 酒足饭饱:形容吃饭和喝酒都很满足。
- 酒宴结束:表示宴席即将结束。
- 开席:表示宴席开始。
- 未了:表示宴会未结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