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事情的条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昔 郑弘 之守 南阳 ,条教为后所述,乃事绪明也。” 南朝 梁 沉约 《南郊赦诏》:“军政国容,事绪非一;刑礼参用,未臻和简。”
(2).指纷繁的事务。 明 文徵明 《朱秋厓象赞》:“事绪甫寧,而此身已病。”
“事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事情的条理
指事务的脉络或逻辑性。例如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诏策》中提到,郑弘治理南阳时因“条教为后所述”,即因其处理事务条理清晰而被后人称道。
纷繁的事务
强调复杂、繁多的工作内容。明代文徵明在《朱秋厓象赞》中写道:“事绪甫宁,而此身已病”,意为事务刚理顺,身体却已疲惫。
多用于书面语境,如历史文献或评论性文章,描述对事务的管理或状态。例如南朝沉约《南郊赦诏》中用“军政国容,事绪非一”表达政务的繁杂。
事绪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部分组成:事和绪。其中,事是汉字的一个常用部首,表示事物;绪是事的声旁,表示事物的延续或衍生。事绪一起组合在一起,表示事情的顺序、行动的脉络或线索。
事字是由“亅”部和“亻”部组成,总共包含5个笔画;绪字是由“纟”部和“者”部组成,总共包含8个笔画。
事绪一词源自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一词,意为在办事情时要明确方向,按照最高的道德标准去做。
事绪的繁体字是「事緒」。
在古代,事绪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事字的基本结构并未大变。而绪字可能存在一些变形,例如有时会将“绪”的上方补上一个“旧”,形成「緖」的写法。
1. 他很会把握事绪,工作总是进展顺利。
2. 每天制定一个清晰的计划有助于事绪的安排。
3. 在观看电影之前,先了解剧情的事绪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发展。
事情、绪论、绪言、绪瞀、绪来、绪谅、绪词、事仪、事机、事合。
顺序、脉络、线索、步骤、条理。
混乱、杂乱、无序、断续、紊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