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ssi] 化石
各种僵石。——[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化石的旧称。 严复 《道学外传》:“生为能语之马牛,死作后人之僵石。” 章炳麟 《原变》:“凡僵石,皆生物所化。”
(2).比喻丧失生命力而凝固僵化了的东西。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弄得变成僵石。”
“僵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化石的旧称
该词早期被用作“化石”的同义词,常见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文献中。例如,严复在翻译赫胥黎《天演论》时提到“各种僵石”,即指地质层中的化石。鲁迅在书信中也曾用此词比喻文化僵化现象。
比喻义
指丧失生命力、凝固僵化的事物或态度,常用于形容思想、文化或人的行为模式。如鲁迅批评文人将民间诗词曲赋变得艰涩难懂,称其“变成僵石”。
“僵石”既可指代自然界的化石(旧称),也可用于批判性语境,强调僵化与缺乏生命力。其含义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天演论》及鲁迅相关书信。
《僵石》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已经死亡的石头。它的意义通常会用于描述石头表面有功能丧失、无生命迹象的状态。
《僵石》的部首是“石”,总共8个笔画。
《僵石》一词源于古代汉字,繁体写作「殭石」。
在古时,「殭」的写法为一具尸体旁边是一个石头的形状,配合「石」字的意思,形成了「殭石」的写法。
1. 这块僵石已经被时间的长河彻底打磨了。
2. 河底的僵石上生长着一层厚厚的苔藓。
1. 僵化:指人或事物意识、思想固化,不再有变化。
2. 僵立:指一动不动,像僵尸一般静止不动。
1. 枯石:指干枯无生命力的石头。
2. 死石:指无活力的石头,不再有任何变化。
活石:指富有生命力的石头,能够发生变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