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既后的意思、既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既后的解释

以后,其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陆太尉 诣 王丞相 咨事,过后輒翻异。 王公 怪其如此,后以问 陆 。 陆 曰:‘公长民短,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既”是现代汉语中兼具副词和连词功能的常用字,其核心语义围绕时间完成与逻辑关系展开。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古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具体解析如下:

一、作为副词时

  1. 动作完成义:表示行为或状态已经实现,常与“矣”“已”呼应。如:“既成事实”指已经形成的事实状态,《论语》载“既来之,则安之”即此用法。
  2. 时间范围义:与“又”“且”搭配构成并列关系,如“既高且大”描述复合特征,见于《诗经》“既明且哲”的表述。

二、作为连词时

  1. 推论前提义:引出已知条件推导结论,形成“既然……就……”结构,如《左传》“既无德政,又无威刑”的因果表述。
  2. 并存关系义:与“又”“也”配合说明多重情况,如柳宗元“既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的双重陈述。

三、历时演变维度 甲骨文时期“既”象人食毕转头之形,本义为“食尽”,《说文解字》释为“小食也”,后引申出时间与逻辑关联义。该字在先秦文献中已完成虚化过程,如《庄子》“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展示成熟的连词用法。

四、现代使用规范

  1. 副词用法需搭配时间标志词,如“既定”“既得利益”。
  2. 连词用法要求前后分句存在逻辑关联,如“既决定参赛,就要全力准备”。
  3. 区别于“即”的常见误写,如“既来之”不可作“即来之”。

(注:参考文献对应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因无在线公开版本未附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既后”是一个文言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权威资料和古籍例证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既后”表示“以后、其后”,用于指代某事件之后的时间段。例如在《世说新语》中,陆太尉与王丞相议事,事后改变主张时提到:“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此处“既后”即“之后才意识到”的意思。


二、词源解析

  1. “既”的本义
    甲骨文中,“既”字左边为食器,右边像人食毕转身离去的形态,本义为“吃完、完毕”(《说文解字》)。后引申为表示完成的副词,如“既往不咎”。

  2. “后”的含义
    指时间或空间上的后续,如“之后”“后方”,与“前”相对。


三、使用特点


四、古籍例证

《世说新语·政事》中记载的对话:“既后觉其不可耳”(事后才觉得不妥),典型体现了该词在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典()或《说文解字》()的详细字义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拔干柏府败醯巴扎便户怖骇钗茸唱先重阳落帽牀垠大茶壶刁嘴讹兽奉赐凤弦负离子腑脏噶举派感顾高材疾足光线函札豪焰横广画材磺胺花判壶中物急巴巴蕨薇拘括看高口吻宽爽裂土临难落交麦饘毛物孊嫚命麈牧场攀爬桥堍蚺蛇胆伞头森峭山冲牲犊深涧设心积虑时遇胎卵涒邻万绪千头未卜先知无悰絃吹香亭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