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贾的意思、工贾的详细解释
工贾的解释
(1).制造物品兼出售成品的手工业者。《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
(2).手工业和商业。《北史·阳固传》:“贵农桑,贱工贾。”
词语分解
- 工的解释 工 ō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工人。工人阶级。工农联盟。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工业。工业革命。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工作。工厂。竣工。 工作量:记
- 贾的解释 贾 (賈) ǎ 姓。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工贾”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工”和“贾”两个字组合而成,泛指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常用来代指工商业者或整个工商业阶层。其详细释义如下:
-
基本含义:
- 工: 本义指从事手工技艺、体力劳动的人,即手工业者、工匠。引申为工程、工作、精巧等义。
- 贾: 本义指做买卖的人,即商人。特指坐商(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商人),与行走贩卖的“商”有时相对,但常连用泛指商人。
- 工贾: 将“工”与“贾”并列组合,泛指手工业者和商人,即工商业者。它涵盖了社会生产中制造(手工业)和流通(商业)两个重要环节的从业人群。
-
引申含义与社会地位:
- 在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社会背景下,“工贾”常与“士农”并列,构成“士农工商”的四民结构,工商业者通常被视为社会底层或末业。
- 该词也常用来指代工商业活动本身或整个工商业经济领域。例如,“工贾之利”指工商业带来的利润,“工贾之业”指工商业这一行业。
- 在某些语境下,“工贾”也隐含了逐利的含义,反映了古代对商人阶层的某种看法。
-
文献例证:
-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穀;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藪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飭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这里虽分列“百工”与“商贾”,但体现了工贾在国家经济职能中的分工)。
- 《史记·货殖列传》:“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明确指出了工(制造)和商(流通)在经济链条中的作用)。
- 《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闢土殖穀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这是对“四民”及其职业的经典定义,其中“工”和“商”即构成“工贾”的主体)。
“工贾”是一个历史词汇,核心含义是指手工业者和商人,合称工商业者。它既指从事具体职业的人群,也常用来指代工商业活动或整个工商业阶层。该词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职业的分类和经济结构的认知,并在“士农工商”的框架下,体现了工商业者在传统社会秩序中的特定位置。
参考来源:
- 释义综合参考自《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等权威汉语辞书中关于“工”、“贾”及“工贾”词条的解释。
- 文献例证引自《周礼》、《史记》、《汉书》等经典古籍,版本信息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工贾”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
词源分解
由“工”和“贾”组成:
- 工:泛指劳动,包括手工业、机械或脑力劳动;
- 贾:指商业交易,如买卖、经商等。
合称表示劳动与商业的结合。
-
基本含义
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 手工业者兼商人:指制造物品并直接出售成品的手工业从业者(如《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提及“工贾不变”);
- 工商业统称:代指手工业和商业整体(如《北史·阳固传》中“贱工贾”反映古代重农轻商观念)。
-
文献出处与用法
该词在古籍中多用于强调社会分工或经济政策,例如:
- 《左传》主张工贾职业稳定以维护礼制;
- 《北史》通过“贵农桑,贱工贾”体现农业优先的思想。
-
使用场景
现代语境中,常用于描述传统经济模式或历史文献分析,侧重劳动与商业的关联性。
“工贾”既指兼具生产与销售职能的手工业者,也泛指工商业活动,常见于历史、经济类文本,反映古代社会分工特点。
别人正在浏览...
哀乌庵蔼阿世盗名白学被甲枕戈本日不出所料铲土机彻幂瞋喝斥落传派搭赸地统楯栏二迹二门婚媾抚尺公市寡情薄意榾柮鋐鋐黄瘴霍亨索伦家族佳能讲读焦桐季兰鯨背觐礼祭牲饥约菊花石烤面包克爱克威领首蟆子嬭房宁位泥猪疥狗抛乡离井撇烈披云雾阒无一人区畛三拳不敌四手商功盛气凌人生熟勝引沈晦奢易手创天表天都天遣武器仙州西泠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