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gard danger as nothing] 夷:平坦,平安。把危险视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
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汉· 刘协《喻郭汜诏》
把危险看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艰险。 汉献帝 《喻郭汜诏》:“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 晋 史援 《后汉史君颂》:“处溢不骄,居劳不惮,视险如夷,忘身逐叛。”亦作“ 视险若夷 ”。 三国 魏 吴质 《与文帝书》:“虽云幽深,视险若夷。”《隋书·刘方传》:“ 方 肃承庙略,恭行天讨,饮冰遄迈,视险若夷。”
“视险如夷”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此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勇气的推崇,倡导以豁达心态化解危机,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刻画英雄人物或逆境中的坚韧精神。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后汉书》《全后汉文》等文献。
《视险如夷》这个词源于《论语·卫灵公》。其中的“视”是看, “险”是危险,“如夷”指心态平和,机智应对危险的状态。
《视险如夷》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见”和“立”,由一共15个笔画组成。
《视险如夷》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陈于孔子曰:‘冉退与孔子违者三友,其何如?’孔子曰:‘可谓好学也已矣。’‘退,吾不怨退。’…君子以维期不忧,小人以俟期忧。”意思是卫灵公问孔子关于冉退和孔子分道扬镳的事情,孔子说:“可以说冉退是一个很好学的人。”卫灵公接着说:“退离开了我,我并不怨恨他。”孔子回答:“君子会坚持初衷不焦虑,而小人则会等待时机而焦虑。”后来,人们根据这段文字衍生出了成语“视险如夷”。
《视险如夷》这个词的繁体字为「視險如夷」。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但《视险如夷》这个成语的意思没有发生改变。
1. 面对困难和危险,他总是能够视险如夷,冷静应对。
2.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后,他已经学会了视险如夷的心态,面对任何难题都能够保持平和。
1. 视而不见:看到了却置之不理。
2. 险恶:危险而恶劣的环境或情况。
3. 如:像,如同。
4. 夷:平坦、平和。
镇定自若、从容应对。
恐惧、惊慌失措。
安魂曲薄技在身备述避瓜防李补叙仓恍炽火齿颊生香雏鬟春令簇拥荡酒当轴处中吊民迭香英跕鸢断杀蠹落废革風評鼛鼓更新官情鬼抓狼嚎邯郸路解拨酒足饭饱机颖攫戾执猛军防开厰空同拉长线櫑器廉薄列车马策西州猫蹲麋臡磨杵作针睦族淖衍骈偶起轰气俗琦玩杞梓连抱软翅纱巾尸啓手工艺说得嘴耸擢顽狡晚菘微孔温故知新贤圣小絃小岘春心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