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草间求活的意思、草间求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草间求活的解释

犹言苟安偷生。《晋书·周顗传》:“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寧可復草间求活,外投 胡 越 邪!” 宋 陈亮 《送吴恭父知县序》:“吾为令,顾委命若等,是谓草间求活。吾寧与贼死,况不必死乎!”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张玉良》:“力竭势穷, 杭 城必失,我军必溃,与其草间求活,孰若先死於行阵之得所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草间求活"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在卑微或险恶的环境中苟且偷生,缺乏气节和尊严。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字面与比喻义:

    • 字面:指在草丛中(草间)寻求活命(求活)。
    • 比喻:形容人在面临危难、屈辱或困境时,为了保全性命或眼前利益,不惜放弃原则、尊严,采取卑微、苟且的方式生存下去。强调的是在逆境中丧失骨气、委曲求全的生存状态。
  2. 情感色彩:

    • 该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它批评的是那种贪生怕死、不顾名节、没有骨气的行为,与“宁死不屈”、“舍生取义”、“坚贞不屈”等表达高尚气节的词语形成鲜明对比。
  3. 出处与典故:

    • 该成语最早见于唐代房玄龄等人编撰的《晋书·周顗传》。记载了东晋名臣周顗的故事。当时大将军王敦叛乱,有人劝周顗暂时躲避。周顗慷慨激昂地表示:“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意思是,我身为国家大臣,在朝廷危亡之际,怎么能像在草丛里求生的蝼蚁一样苟且偷生,或者逃到胡人、越人那里去呢?最终周顗选择尽忠而死。
    • 这个故事在《世说新语·尤悔》中也有类似记载,周顗表达了对“草间求活”这种行为的鄙夷。
  4. 用法:

    • 常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在关键时刻丧失原则、贪生怕死、忍辱偷生的人或行为。
    • 例句:在国家危难之际,他选择了投降敌人,这种草间求活的行为,为世人所不齿。

权威来源参考:

“草间求活”意指在屈辱或险境中苟且偷生,是一个贬义成语,强调为了生存而丧失气节和尊严。其典故源于《晋书·周顗传》,周顗以拒绝“草间求活”彰显了忠臣的气节。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气节、尊严的重视。

网络扩展解释

“草间求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ǎo jiān qiú huó,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1. 核心释义
    指在草野中苟且求活,比喻只图眼前生存而忍辱偷生,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该成语强调在困境中放弃尊严或原则,仅以最低限度的生存为目标。

  2. 出处与背景
    源自《晋书·周顗传》:“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周顗作为大臣,拒绝在国家危难时苟且偷生,表达坚守气节的态度)。

  3. 语法结构与用法

    • 结构:主谓式成语,常作谓语使用。
    • 语境:多用于批评缺乏气节或贪生怕死的行为,如“国家危亡之际,岂能草间求活?”。
  4. 典型例句

    • 《庸闲斋笔记·张玉良》:“与其草间求活,孰若先死于行阵之得所哉!”(表达宁死不屈的价值观)。
    • 现代例句:“某些人为了利益草间求活,丧失了道德底线。”。
  5. 近义词
    常见近义词包括苟且偷安、苟全性命,均含有消极应付、缺乏担当的意味。

这一成语通过“草间”暗喻卑微的生存环境,“求活”则突显被动妥协的态度,整体传递出对丧失气节行为的批判,常用于历史评述或道德劝诫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新蚌埠市猋拉鄙旨播化不卸城雕成天价痴定赤柰冲销词犯单独概念道人打闪第二人抵牙儿黩财发极翻空出奇沸喧氛坌風績贵茂回简火烙印蹇亢惊人之举鯨谿课笃阑楯厉鬼里库橉木历史没一谋干娘儿爱俏,鸨儿爱钞蔫绵蟠螭趺耆利乞留玎琅塞途扫除天下上贾煞气神乎世主邃博缩衣啬食傥来物糖纸同根屯粮慰喜蜗牛舍无辈雾塞消泽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