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rofula] 病名。颈项或腋窝的淋巴结结核,患处发生硬块,溃烂后流脓,不易愈合
病名。即淋巴腺结核。俗称疬子颈,多发生在颈部,有时也发生在腋窝部。《灵枢经·寒热》:“ 黄帝 问于 岐伯 曰:‘寒热瘰癧在於颈腋者,皆何气使生?’ 岐伯 曰:‘此皆鼠瘻寒热之毒气也,留於脉而不去者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瘰疬》“小瘰大癧三阳经,项前颈后侧旁生,痰湿气筋名虽异,总由恚忿鬱热成”注:“此証小者为瘰,大者为癧……若连绵如贯珠者,即为瘰癧。”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海苔里有碘质,可医瘰疬病。”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啊,瘰疬!这不是和肺结核相连带的吗?”
瘰疬是中医病名,指发于颈部的慢性感染性疾患,其症状特征和病理机制如下:
瘰疬(luǒ lì)又称“老鼠疮”,源于颈部皮下结节如串珠状排列的形态特征。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现代医学认为其对应颈部淋巴结核,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
分期 | 表现 |
---|---|
初期 | 黄豆大小硬结,皮色不变,无痛可推动 |
中期 | 结节增大粘连,皮肤暗红伴低热,触之有波动感(化脓) |
后期 | 破溃流脓,脓液夹败絮状物,创面灰白难愈 |
瘰疬属于特异性感染疾病,需结合抗结核治疗。患者可能伴随低热、消瘦等全身症状。若有疑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
(注:将瘰疬描述为“皮肤病”与其他来源矛盾,此处未采纳该信息)
瘰疬(luó lì),又称肿瘤、瘤子,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的病变,通常为淡红或淡紫色,质地较硬。瘰疬通常发生在淋巴结集中的部位,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
瘰疬的拆分部首为疒和疔,疒为病字边旁,疔为疒的异体字。瘰疬的笔画为15画。
瘰疬这个词来自古代汉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尔雅·释称》的记载。它的繁体字为癧。
古代汉字对瘰疬的写法有所变化,例如在《说文解字》中,瘰疬的写法为“疒舛”,疒仍然为病字边旁,舛则为瘰疬的声旁。这种写法在后来逐渐被疔所取代。
1. 他得了一颗瘰疬,正在接受治疗。
2. 经过手术,他成功摘除了脖子上的瘰疬。
1. 组词:瘰疬草、瘰疬病、瘰疬病瘤。
2. 近义词:疔疮、癤病。
3. 反义词:健康、正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