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瘰疬的意思、瘰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瘰疬的解释

[scrofula] 病名。颈项或腋窝的淋巴结结核,患处发生硬块,溃烂后流脓,不易愈合

详细解释

病名。即淋巴腺结核。俗称疬子颈,多发生在颈部,有时也发生在腋窝部。《灵枢经·寒热》:“ 黄帝 问于 岐伯 曰:‘寒热瘰癧在於颈腋者,皆何气使生?’ 岐伯 曰:‘此皆鼠瘻寒热之毒气也,留於脉而不去者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瘰疬》“小瘰大癧三阳经,项前颈后侧旁生,痰湿气筋名虽异,总由恚忿鬱热成”注:“此証小者为瘰,大者为癧……若连绵如贯珠者,即为瘰癧。”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海苔里有碘质,可医瘰疬病。”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啊,瘰疬!这不是和肺结核相连带的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瘰疬(luǒlì)是中医术语,指因外感风热邪毒或内伤情志所致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性疾病。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该词特指“发生在颈项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局部出现硬结,溃后脓液稀薄如痰,久不愈合”。其名称源自病症形态特征:“瘰”形容皮下结节如串珠,“疬”指病程迁延难愈的特点。

从病理学角度分析,瘰疬主要表现为颈侧淋巴结肿大,初期为无痛性硬结,逐渐融合成团,后期可破溃形成窦道。中医典籍《灵枢·寒热》将其归为“鼠瘘”范畴,认为与肝郁气滞、痰瘀互结相关。现代医学证实其病原体主要为结核分枝杆菌,属特殊类型的淋巴结结核。

构词学方面,“瘰”“疬”二字均属形声字。“瘰”从疒(nè,病字旁)累声,“疬”从疒历声,字形结构均体现疾病属性。《中医大辞典》特别强调该病症“多发于青壮年,具有传染性,需结合抗结核治疗”。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
  2.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基础理论》
  3.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大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瘰疬是中医病名,指发于颈部的慢性感染性疾患,其症状特征和病理机制如下:

一、词义解析

瘰疬(luǒ lì)又称“老鼠疮”,源于颈部皮下结节如串珠状排列的形态特征。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现代医学认为其对应颈部淋巴结核,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

二、核心特征

  1. 发病部位:多发于颈部、耳后,可蔓延至锁骨、腋下。
  2. 病程特点:起病缓慢,病程长且易反复,溃破后脓液清稀含絮状物,可能形成窦道。

三、中医病理机制

四、症状分期

分期 表现
初期 黄豆大小硬结,皮色不变,无痛可推动
中期 结节增大粘连,皮肤暗红伴低热,触之有波动感(化脓)
后期 破溃流脓,脓液夹败絮状物,创面灰白难愈

五、现代医学关联

瘰疬属于特异性感染疾病,需结合抗结核治疗。患者可能伴随低热、消瘦等全身症状。若有疑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

(注:将瘰疬描述为“皮肤病”与其他来源矛盾,此处未采纳该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安逸逸边楼避堂餐刀撤守筹虑楚甲词命大滑打论淡荡淡朴垫昏颠三倒四玎琅东井逗弄对齐夺魄罚一劝百奋笔刚巧獦獠购销光前絶后国会含冻讳门火硝夹宣齎持狂醉拉伸拉谈了儿捋虎须漫话慢炮麋角明经末戚闹闹穣穣能吏黏黐蹑悄悄狞笑弄水棚垜琵琶湖弃明投暗曲贷屈致任力塞裔收音宿构骕骦通天牢头昏眼暗乌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