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荒漠的意思、荒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荒漠的解释

(1) [desert;wilderness]∶植物稀疏及人口密度很低的干旱地区;荒凉的旷野

(2) [desertness]∶像沙漠一样的情况

那种令人迷惑的荒漠气氛意味深长地笼罩着这群岛屿

详细解释

(1).指荒凉的沙漠或原野。 唐 薛收 《元经传·晋永和二年》:“臣霄吟荒漠,痛心长路。” 徐迟 《草原上钻机》:“不是为了国家工业化,我们怎末会到这样的荒漠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呢?”

(2).荒凉冷落。 清 梅曾亮 《答吴子序书》:“於荒漠阻絶之区,能以学术文艺自娱,此之失未必不为得。”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入 北四川路 ,则市廛家屋,或为火焚,或为炮毁,颇荒漠。”

(3).犹渺茫。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至於上古实状,则荒漠不可考,君长之名,且难审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荒漠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基础语义与扩展义项,以下结合权威来源分述:

一、基础释义

指植被稀疏或缺失、降水稀少、地表物质松散贫瘠的自然地理区域。

特征:干旱缺水、昼夜温差大、生物活动受限,典型类型包括沙漠、戈壁、岩漠等。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扩展义项

  1. 生态学视角

    强调生态系统脆弱性,指因气候干旱或人为破坏导致土地退化、植被覆盖率低于10%的区域,常与“荒漠化”概念关联。

    来源:《辞海》(第7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文学隐喻

    喻指精神或文化层面的荒芜状态,如“心灵的荒漠”,形容情感匮乏或思想空洞之境。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三、相关术语补充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指原非荒漠地区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土地退化为荒漠的过程,被联合国列为全球环境问题。

来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荒漠化防治报告》。


权威参考依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2. 夏征农, 陈至立.《辞海》(第7版)[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0.
  3.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R]. 2023.

网络扩展解释

荒漠是地球表面一类特殊的自然地理区域,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和定义:

一、基本定义

荒漠指气候极端干燥、降水稀少(年降水量通常低于250毫米)、植被稀疏且地表贫瘠的干旱地区。其蒸发量远超降水量,可达数十倍,例如智利阿塔卡玛沙漠年降水量仅1毫米,曾连续400年无降雨。

二、主要分类

根据地表物质可分为:

  1. 岩漠:基岩裸露的荒漠
  2. 砾漠(戈壁):地表覆盖砾石的荒漠
  3. 沙漠:以沙丘为主的沙质荒漠
  4. 泥漠:干涸湖沼形成的龟裂地(规模较小)

三、气候特点

  1. 极端干旱:空气湿度常低于10%,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
  2. 剧烈温差:昼夜温差可达35-50℃,如中国新疆;伊朗卢特沙漠白天温度达70℃,夜间骤降
  3. 强风沙活动:风蚀作用显著,易形成沙暴,冬季尤为频繁

四、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南北纬15°-50°之间:

五、生态特征

  1. 植被稀疏:以耐旱灌木为主,覆盖度低于10%
  2. 特殊土壤:荒漠土有机质极少,含强碱性或石膏层
  3. 独特地貌:风蚀作用形成雅丹、沙丘等地貌,占地球陆地面积30%(不含南极洲)

六、人类影响

荒漠化过程受自然因素(如地形闭塞、山地阻挡海洋气流)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尽管环境严酷,但干燥少云的特点使荒漠成为理想的天文观测地,如智利荒漠中的天文台。

(完整定义和案例可参考搜狗百科、生态中国网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艾炷儤贺宝诀襃励报衙碧壶漕计长袤朝饭橙膏弛荡崇贵楚词厨膳大蓟等杀东科尔睹著知微非僻逢纷凤喈冯子材分疆馥烈勾使贯脑咍口憨怜鹤躯核酸荒无人烟滑七擦火人江味江心补漏脚脖子寖怠决挞炕床猎头磷肥蛮彝签合青籥穹苍入彀骟马沙铫子神敏失魂丧胆拾煤讼理天人三策酴酥王境吴门纤穿向风慕义萧律西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