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北朝 时, 北魏 、 东魏 、 西魏 、 北齐 、 北周 立国北方,史称 北朝 ,以与立国南方,迭相更替的 南朝 ( 宋 、 齐 、 梁 、 陈 )相对。参见“ 南北朝 ”。
(2).泛指北方的王朝。多指少数民族政权。《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昔先帝起 太原 时,欲择一子留守,谋之北朝皇帝,皇帝以属我。”此指 契丹 。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逸文》:“ 景德 中,朝廷始与北虏通好,詔遣使将以‘北朝’呼之。”此指 辽 。
北朝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指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并存的一个北方政权时期(公元386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北朝特指西晋灭亡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更迭形成的时代。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标志着北朝正式开端,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再演变为北齐、北周,最终由隋朝统一。其地理范围涵盖华北、关中及河西走廊,与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的南朝形成政治对峙。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如迁都洛阳、改汉姓),加速鲜卑族与汉族的文化融合,重构北方社会结构。此特征使北朝成为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关键阶段。
北周创立府兵制,将农耕与军事结合,为隋唐兵制奠定基础,体现北朝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佛教艺术在此时达到高峰,反映宗教与政权结合的独特文化形态。
在语言学中,“北朝”一词亦用于:
权威参考来源
北朝是中国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北方政权的统称,与南朝(宋、齐、梁、陈)形成南北对峙格局。以下是详细解释:
北朝指公元386年至581年间,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政权: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些政权以鲜卑族为主,最终由隋朝继承北周疆域完成统一。
北朝与南朝长期对峙,双方以长江为界,形成政治、军事对立,但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共同推动南北朝时期的多元发展。
北朝是少数民族主导的北方政权序列,通过改革与融合为隋唐统一创造了条件。其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制度创新和民族整合上。
白撞雨鞸琫炒菜澄爽陈见刺涅从物萃止大才槃槃德本财末吊惜独不见恩德如山輀輶方言風憲官覆觞感性知识关托瑰铄何所不有鹤饮红活怀念回销火拚骄肥脚心朝天揭盖接余隽材揩摨匡神柳嚲莺娇銮旗名誉磨算内郡国尿道潘子偏执堡堠洽览青精靸拔骚人审悉视端书人谈霏玉屑逃逝填造围歼惟利是命无贰虑武猛下服详选县鸡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