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雷霆的意思、雷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雷霆的解释

(1) [thunderbolt; thunderclap]∶疾雷

响振雷霆动九天

(2) [thunder-like rage; thunder-like power]∶比喻人的盛怒或声威极大

大发雷霆

雷霆之怒

详细解释

亦作“靁霆”。1.震雷,霹雳。《易·繫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史记·乐书》作“鼓之以靁霆”。 宋 苏轼 《策略一》:“天之所以刚健而不屈者……其光为日月,其文为星辰,其威为雷霆,其泽为雨露,皆生於动者也。”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三折:“赤歷歷那电光掣一天家火块,吸力力雷霆震半壁崩崖。” 艾青 《光的赞歌》:“他也不怕天帝的愤怒和轰击他的雷霆,把火盗出了天庭。”

(2).喻威猛、迅猛。亦指威猛迅猛的军队。《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 唐 韩愈 《送李尚书赴襄阳》诗:“纵猎雷霆迅,观棋玉石忙。” 金 宇文虚中 《上乌林天使》诗之二:“拭玉辕门吐寸诚,敢将缓颊沮天兵。雷霆儻肯矜彫弊,草芥何须计死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贬妖穴为罪隶论》:“我天王奉天父上帝之命,邪魔尽扫,拥雷霆之众,妖孽俱除。”

(3).对帝王或尊者的暴怒的敬称。《后汉书·独行传·彭脩》:“ 脩 排閤直入,拜於庭,曰:‘明府发雷霆於主簿,请闻其过。’”《南史·虞寄传》:“愿将军少戢雷霆,赊其晷刻。”

(4).泛指暴怒、盛怒。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二折:“直气的喒不邓邓按不住雷霆。” 吴组缃 《山洪》二:“保长大发雷霆,拍台擂桌的把 三官 骂了一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雷霆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核心层次:

一、本义:自然现象

指自然界伴随闪电发生的强烈爆炸声,即雷暴产生的巨响。

出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798页

例证:

《史记·乐书》:"雷霆不作,风雨不节。"(指雷声不响,风雨失调)

二、引申义:物理力量

比喻具有巨大破坏力的爆发性能量,强调威势迅猛。

出处:《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1卷第213页

例证:

军事术语"雷霆攻势"形容火力密集的快速进攻

工程领域"雷霆爆破"指高强度定向爆破技术

三、文化象征:权威与震怒

  1. 权力象征

    代指帝王权威或法律威严,如"雷霆之怒"喻帝王震怒

    出处:《辞海》(第七版)"雷霆"词条

  2. 宗教意象

    道教雷部神将执掌"雷霆都司",如雷公电母传说

    出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袁珂著)第287页

四、现代用法扩展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
  3.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第七版)
  4.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雷霆”一词主要有以下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含义

  1. 自然现象
    指疾雷、霹雳,即迅猛的雷声或闪电。例如《易·系辞上》提到“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形容自然界的震撼力量。

二、比喻义

  1. 形容威势或力量
    比喻声威极大、迅猛刚烈的事物,如军队行动或政策执行。例如《三国志》中“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形容果断的军事决策。
  2. 表达情绪
    指极度的愤怒,如“大发雷霆”形容人暴怒的状态。
  3. 敬称与文学意象
    古代文献中用于对帝王或尊者怒火的敬称,如《后汉书》记载“明府发雷霆于主簿”。

三、文化渊源
该词源自《周易》,后广泛用于文学与历史典籍,如韩愈诗句“纵猎雷霆迅”描述狩猎的迅猛,近代也用于形容正义行动(如“雷霆行动”)。



“雷霆”既指自然界的疾雷,也象征威猛力量、盛怒情绪,兼具物理与抽象双重意义,常见于古典文献与现代比喻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爱口白雪难和苄基标注炳睟柴坝长思车怠马烦趁步叱干大红大绿德刑钓杆雕弧钝钩泛响甘虫革斁剗浇勾哄禾草禾卉禾蕈树鸿荫怀土会儿皎澈极卜金缕曲噤舌窘况遽惕靠泊课桌狂獧昆台累朝纍纍联锁龙裳漏穷平至乾堆前无古人奇出嶔崟琼篇盛秋莘莘学子射贴失辞手本肆师遂志娑婆诃贪赖套绳望板为难务头相去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