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柳宗元 《鹘说》:“冬日之夕,是鶻也,必取鸟之盈握者完而致之,以燠其爪掌,左右而易之。旦则执而上浮图之跂焉,纵之。”后因以“鶻握”比喻在人掌握之中,处境危殆。 宋 梅尧臣 《宣州杂诗》之十四:“犹胜居鶻握,忧惧得生还。”
“鹘握”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鹘说》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据唐代柳宗元《鹘说》记载,鹘(一种猛禽)在冬日捕捉体型较小的鸟类,用其体温温暖自己的爪掌,次日又将小鸟放生。这一行为被引申为“鹘握”,比喻人或事物处于他人的掌控之中,处境危殆。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形容被动、危险的处境。例如:“此事若鹘握,需谨慎应对。”
部分现代解释(如“紧紧抓住”)可能与原意存在偏差,建议以古典文献及权威词典的释义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柳宗元《鹘说》原文或《汉典》《沪江词典》等工具书(来源:、3、4、6)。
《鹘握》是一个成语,它指的是像鹘一样握着东西,形容紧紧抓住、紧握的意思。
《鹘握》的部首是鸟,总共有11个笔画。
《鹘握》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狩猎活动。人们在捕捉鹘(一种猎鸟)时,要紧握住鹘的脚,才不会让其逃脱。因此,“鹘握”就比喻紧紧抓住、牢牢掌握。
《鹘握》的繁体字为「鶡握」。
古代写作《鹘握》的方式为「鶻握」。
1. 求职者递交了一份鹘握的简历,展现了他对这个职位的极高热情。
2. 小明为了取得好成绩,对功课抱着鹘握的态度,每天拼命学习。
1. 鹘步:指像鹘一样轻快地行走。
2. 握手:两人右手互相紧握,表示友好、祝贺等。
3. 抓紧:紧紧抓住,不放松。
1. 紧握:形容牢牢地抓住。
2. 紧抓:紧紧地抓住,不放松。
放松:松开、不紧不慢地对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