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lley’s comet;the Halley Comet] 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其轨道运行周期约76年,彗星核半径估计约15公里,最近一次在1986年出现
一颗著名的周期彗星。由 英国 天文学家 哈雷 于1705年计算出它的轨道是一个很扁长的椭圆,以约七十六年的周期绕太阳运行,故名。我国早在 春秋 时代就有关于这颗彗星的记载。
哈雷彗星是太阳系中著名的周期彗星,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哈雷彗星(1P/Halley)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彗星,轨道周期约76年,肉眼可见。其彗核半径约15公里,最近一次回归地球附近是1986年。
发现与命名
由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于1705年首次计算出其轨道,并预测其周期性回归,因此得名。但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年)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轨道特征
哈雷彗星轨道为高度扁长的椭圆,偏心率为0.967,轨道倾角162°,呈逆行方向绕太阳运行。
历史与观测
它是人类记录最早且研究最详尽的彗星之一,自公元前240年起每次回归均有明确记载。1986年回归时,人类首次通过航天器近距离探测其彗核结构。
未来预测
按76年周期推算,哈雷彗星下一次回归预计在2061年左右,届时将再次成为肉眼可见的天文奇观。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天文学专业资料或NASA等权威机构的公开数据。
《哈雷彗星》指的是一颗被命名为哈雷(Halley)的彗星,它是被人类最早发现并确认的、周期性经过地球附近的彗星之一。
《哈雷彗星》的部首是火(huǒ),它的总笔画数为11。
《哈雷彗星》这个词的来源是以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他于1705年首次预测并计算了这颗彗星的轨道,因此被称为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的繁体写法为「哈雷彗星」。
在古代,可能会以更简化的方式写作「哈雷彗星」,例如「哈来彗星」、「哈来彗」等。
他们在夜空中观赏《哈雷彗星》的经过。
- 彗星 - 哈雷
没有明显的近义词可以与《哈雷彗星》对应。
没有明显的反义词可以与《哈雷彗星》对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