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地掀天的意思、扑地掀天的详细解释
扑地掀天的解释
形容闹得很凶。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只管扑地掀天无了休,着甚么来由。”
词语分解
- 扑地的解释 脸朝下倒在地上详细解释.掷地。《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谓见图构,无何起至溷 * ” 裴松之 注引《英雄记》:“ 绍 以兜鍪扑地曰:‘大丈夫当前鬭死,而入墙閒,岂可得活乎?’”.指跌倒于地方。 金
- 掀天的解释 翻天。极言声势之大。 唐 白居易 《风雨夜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五代 齐己 《赠琴客》诗:“此境此身谁更爱,掀天羯鼓满 长安 。” 明 康海 《醉花阴·自寿》套曲:“覷的
网络扩展解释
“扑地掀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pū dì xiān tiān,其核心含义可综合为以下几点:
1.基本含义
- 字面指力量极大,能撼动天地,常比喻声势或场面极其浩大、激烈。
- 在具体语境中,多用于形容事物或局势的剧烈动荡,带有“闹得很凶”的引申义。
2.出处与演变
- 最早见于唐代白居易《风雨晚泊》诗句:“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原描绘自然景象的磅礴。
- 元代关汉卿在《金线池》中引申为形容人际矛盾或混乱局面,如“只管扑地掀天无了休”。
3.使用场景
- 自然现象:如狂风巨浪、地震等具有强大破坏力的自然场景。
- 社会事件:形容局势动荡、矛盾激化或群体性事件的激烈状态。
- 文学夸张:在诗词、戏剧中增强语言感染力,例如描述战争、争斗等宏大场面。
4.语法与结构
- 属联合式成语,作宾语或定语,多用于中性语境。
- 近义词有“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反义词如“风平浪静”。
5.例句参考
- “这场抗议活动扑地掀天,持续了数日未平息。”
- “洪水扑地掀天而来,瞬间淹没了村庄。”
如需更完整的出处解析或例句,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或古诗文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扑地掀天》的意思
《扑地掀天》是一个成语,意指非常惊人或令人震惊的事物或事件。它形象地描述了某种力量或情况具有如此强大和夸张的影响力,以至于可以让地面扑倒,连天空都被翻覆颠倒。
拆分部首和笔画
《扑地掀天》由三个汉字组成:
- 扑:扌(手)+ 卜(卜字底)(共3画)
- 地:土(土字底)(共3画)+ 土(土字底)(共3画)(共6画)
- 掀:扌(手)+ 㑳(未收录)(共9画)
- 天:大(人字底)(共3画)+一(一)(共1画)+ 匚(匚)(共2画)
来源和繁体
《扑地掀天》最早出现于香港电影《操反》的片名中,后来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在繁体中,它的写法是《撲地掀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扑地掀天》的基本结构和含义保持一致。
例句
1. 这次龙卷风的威力简直是《扑地掀天》。
2. 他的表演真是让观众们《扑地掀天》。
3.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整个城市都被《扑地掀天》的力量所震撼。
组词
1. 上天下地
2. 掀开天窗
3. 扑朔迷离
4. 地动山摇
5. 掀起浪花
近义词
1. 巨大
2. 惊人
3. 强大
4. 震撼
5. 惊讶
反义词
1. 平凡
2. 普通
3. 寻常
4. 无足轻重
5. 不引人注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否案准豹房长天乘籍成居滴定低品都美独得之见钝颜二禬子烦苛鳏男骨脉豪习奬借叫价架屋街头井脉进舍女壻技懩鹡原巨川君畴凌犯龙疏鸾颠凤倒緑芽茫如酿寒弄假妇人跑题坯胎迁厝遣官潜目迁思回虑青云交弃繻年忍俊如梦初觉上僭生花妙笔蜃精嗜好石华娥緑水文学说到做到松节油松萝共倚松叶酒谭延特种工艺窕冶通材达识铜鍊图任霞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