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虎貔的意思、虎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虎貔的解释

比喻勇猛的战士。语出《书·牧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 唐 杨巨源 《寄申州卢拱使君》诗:“领郡仍闻总虎貔,致身还是见男儿。” 唐 李商隐 《韩碑》诗:“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虎貔是汉语中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源于两种古代传说中的猛兽形象。《汉语大词典》指出,“虎”象征威猛与力量,“貔”则特指貔貅,古代文献中常以两者并称,比喻勇武善战的军队或将士。例如《尚书·牧誓》记载:“如虎如貔,如熊如罴”,用以形容周武王伐纣时军队的勇猛气势。

从词源学分析,“貔”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豹属,似虎”,《尔雅·释兽》进一步说明其“白狐,文貔”的形态特征。这种神话生物在《礼记·曲礼》中列为“四灵”之一,与龙、凤、龟并列,承载着驱邪避凶的文化象征。

在古代诗词中的应用颇具特色,王勃《滕王阁序》中“貔貅十万,声威震于寰宇”的表述,以及李贺《猛虎行》中“虎貔啖元气”的意象,均展现出该词在文学创作中的军事化修辞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字典》特别标注该词多用于褒义语境,特指正义之师。

网络扩展解释

“虎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古典文献及现代释义综合解析如下:

1.词源与基本释义

“虎貔”源自《尚书·牧誓》中的“如虎如貔,如熊如罴”, 这里的“虎”和“貔”均为古代传说中的猛兽,象征勇猛无畏。本义指代两种凶猛的野兽,后引申为比喻勇猛的战士或军队。

2.文学与历史引用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韩碑》中写道:“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用“虎貔”形容将士的骁勇善战。杨巨源《寄申州卢拱使君》也提到“领郡仍闻总虎貔”,进一步强化了其军事象征意义。

3.读音与结构

4.现代用法与扩展

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强调力量与勇猛,如形容精锐部队或杰出人物。例如:“这支队伍如虎貔般势不可挡。”

参考资料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尚书》、唐诗及多部词典定义(详见)。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暴光边襕鼻犀不譓禅话炽腾春风沂水厝兆促轸德薄能鲜铤鹿方止锋镞黼黻辅佐高怀各司其职狗屠观者云集孤孽憨涩黄帘加餐鸡蛋蹶穴匡佑来者居上练巾乱心陆道露井驴鞠滤液明彻摩肩接毂粘土剽戮裒积乾打哄乔样青鲂青杨乞臧七祖入市折带皴圣颜食蘗手携手疏彻水盏堂花淘空陶养天篰瓮里醯鸡相忍为国显身先天之精小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