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丝不挂的意思、寸丝不挂的详细解释
寸丝不挂的解释
(1).佛教禅宗用以比喻心无一点挂碍。《景德传灯录·普愿禅师》:“ 陆 ( 陆亘 )异日又谓师曰:‘弟子亦薄会佛法。’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 陆 云:‘寸丝不掛。’”
(2).赤身裸体。 明 李贽 《答陆思山》:“热甚,寸丝不掛,故不敢出门。” 清 张永铨 《海啸行》:“儿童妇女死成团,寸丝不掛浮江干。”
词语分解
- 寸的解释 寸 ù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寸。 短小:寸土。寸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寸心。寸步难行。 姓。 笔画数:; 部首:寸; 笔顺编号:
- 挂的解释 挂 (掛) à 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上:悬挂。挂图。挂牌。挂锄。挂镰。挂帅(掌帅印,喻居于领导、统帅地位)。披红挂绿。挂一漏万。 牵记,牵连,牵累:牵挂。记挂。挂念。挂
网络扩展解释
“寸丝不挂”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拼音:cùn sī bù guà
- 注音:ㄘㄨㄣˋ ㄙ ㄅㄨˋ ㄍㄨㄚˋ
- 结构:主谓式成语,可作谓语或定语。
二、双重含义
-
佛教禅宗比喻
原为佛家用语,比喻心中毫无挂碍,超脱世俗牵绊。
出处:《景德传灯录》中记载普愿禅师与陆亘的对话:“陆云:‘寸丝不挂。’”。
-
字面引申义
后多指赤身裸体,形容未穿任何衣物。
示例:明代李贽《焚书·答陆思山》提到“热甚,寸丝不挂,故不敢出门”。
三、用法与语境
- 中性色彩:既可表达超然心境,也可描述裸露状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 近义词:一丝不挂、赤身露体;反义词:衣冠楚楚。
四、扩展说明
该成语最早见于宋代禅宗文献,后因字面直白,逐渐衍生出更贴近生活的含义,体现了汉语词汇的演变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寸丝不挂"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身体非常瘦小或衣衫非常单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寸丝不挂的拆分部首是寸、丝、不、挂。它们的笔画数分别是寸(3画)、丝(6画)、不(4画)和挂(9画)。
来源:
寸丝不挂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晋书》中的一篇文章。文章写的是大旱之年,很多人无法找到稻草和麦秸来覆盖身体以避寒。形容人们身穿单薄,寸丝不挂。此后,这个成语就被广泛使用。
繁体字:
寸丝不挂的繁体字为寸絲不掛。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寸丝不挂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大体上与现代相似。
例句:
1. 冬天的时候,他整天只能穿着寸丝不挂的衣服。
2. 虽然穷,但他寸丝不挂的准备出门面试。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紧身衣、贴身衣、薄衣裳
近义词:寸草不生、衣衫褴褛、衣不蔽体
反义词:锦衣玉食,锦衣玉带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