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防风的意思、防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防风的解释

(1).古代传说中部落酋长名。《国语·鲁语下》:“ 丘 闻之,昔 禹 致羣神於 会稽 之山, 防风氏 后至, 禹 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 韦昭 注:“ 防风 , 汪芒氏 之君名也。” 汉 张衡 《思玄赋》:“嘉羣神之执玉兮,疾 防风 之食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莫学 防风 随后到, 涂山 明日会诸侯。”

(2).药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叶片狭长,开白色小花。根供药用,有镇痛、祛痰等作用。《新唐书·方技传·许胤宗》:“即以黄耆、防风煑汤数十斛,置牀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防风》:“铜芸、茴草、屏风、蕳根、百枝、白蜚。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屏风者,防风隐语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一、基本释义(植物与药材)

防风(fáng fēng)指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茎粗壮,味辛甘,性微温,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其名称源于其药用功效——能治疗外感风邪引起的病症,如风寒感冒、头痛身痛等。《汉语大词典》明确记载:“防风,中药名……有解表祛风、胜湿止痛之效。”


二、引申义(功能属性)

防风作为动词性短语(fáng fēng),意为“抵挡或预防风力的侵袭”。例如:


三、文化内涵(姓氏与传说)

  1. 古国与姓氏:防风氏为上古部落首领,据《国语·鲁语》载,大禹诛杀防风氏,其部族以“防风”为姓 。
  2. 神话意象:防风在民间传说中被赋予神性,如《述异记》称其“骨节专车”,象征巨人形象 。

四、权威文献佐证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3.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袁珂编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网络扩展解释

防风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以下从不同角度综合解释:

一、植物与中药释义

  1. 基本属性
    防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Saposhnikovia divaricata,其干燥根入药。主产于中国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春秋两季采挖,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2.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药性“甘缓不峻”,被称为“风药中之润剂”。

  3. 功效与主治

    • 祛风解表: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尤其适合表虚受风者。
    • 胜湿止痛:缓解风湿痹痛、关节疼痛,如《本草纲目》载其“除风去湿仙药”。
    • 止痉:治疗破伤风、惊风抽搐。
    • 双向调节:配伍不同药物可发汗或止汗,如配羌活增强解表,配黄芪固表止汗。

二、其他含义

  1. 古代传说
    防风是部落酋长名,《国语》记载大禹曾杀防风氏以立威。
  2. 植物学
    指伞形科防风属植物,叶片羽状复叶,开白色小花,根具镇痛、祛痰作用。

三、使用注意

阴虚血亏、热病动风者慎用。临床常用量3-10克,需根据病症配伍。

如需进一步了解防风的炮制方法或古籍记载,可参考《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摆掉褙褡辩类匕鬯禀呈长沙会战潮闷闯席窗牖除升厨头灶脑粗丑大韶點絳唇冻九风积作用分然枎栘沽卖国仪孤蓬自振谷土花瑞惑荧绛氛贱客襟兄旧恨新愁峻丽狂胆览取炼力梨颗邻比栾子路见不平緑豆芽末缀婥婥驽庸湓噎瞟一眼飘游七冲门情窟弃邪归正羣演柔癕商客深入浅出石醋醋适志説合私私琐贱田货讬肺腑午阴宵锦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