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昆仑山的意思、昆仑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昆仑山的解释

[Kunlun Mountains] 亦作“崑崙山”。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经新疆西藏之间,通过青海西南到四川西北部,长2500公里,7千米以上高峰有多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昆仑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山脉体系,其名称在汉语词典中具有多重文化及地理内涵。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昆仑”一词最早见于甲骨文,字形由“山”与“仑”构成,其中“仑”表声兼表意,暗含“条理、次序”之义,引申为“高大山脉的层叠状貌”。

从地理学角度,《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昆仑山为“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东延至青海境内的巨型山脉”,主峰公格尔峰海拔7649米,全长约2500公里,被誉为“中华龙脉之祖”。其山系包含冰川、草甸、戈壁等多重地貌,被《中国地理百科全书》列为“亚洲内陆重要生态屏障”。

文化范畴中,《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昆仑山为“天帝在下界的都邑”,《淮南子》则称其“上通璇玑,下接黄泉”,成为道教、神话体系中“通天之山”的象征。清代《康熙字典》特别标注“昆仑”在古籍中亦作“崑崙”,强调其“浑厚博大”的汉字造字本义。

现代地质研究证实,昆仑山脉形成于古生代板块碰撞,其名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录,相关数据可见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昆仑山地质考察报告》。

网络扩展解释

昆仑山的解释可以从地理、文化和历史三个维度展开:

一、地理特征

  1. 地理位置:横亘中国西部,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跨新疆、西藏、青海,东至柴达木盆地,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总面积超50万平方公里。
  2. 地形地貌:分西、中、东三段,西段有3座7000米以上高峰(最高峰公格尔峰7649米),中段和东段以6000米级山峰为主。包含冰川、高寒荒漠、草原等多样生态系统,是塔里木河等重要水源地。
  3. 自然景观:以壮丽冰川(如巴颜喀拉冰川)、高山湖泊(如青海湖)及独特岩溶地貌著称。

二、文化象征

  1. 神话地位:古称“昆仑丘”“玉山”,被视为“万山之祖”“中华龙脉之祖”,道教奉为神仙居所(如西王母瑶池、元始天尊玉虚宫)。
  2. 精神图腾: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山海经》《太玄经》等古籍将其描述为“天柱”“天地之中”,承载着华夏文明起源的想象。

三、历史争议

  1. 地理定位演变:汉武帝时期将黄河源头误判为昆仑山(实为于阗南山),借此强化中原对西域的主权宣称,使昆仑山成为政治与文化纽带。
  2. 现代科学认知:虽证实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但昆仑山作为“中华龙脉”的意象已深入人心,其地质延伸(如祁连山、秦岭)构成中国地理骨架。

补充说明:部分资料对主峰名称存在差异(如公格尔峰与玛旁雍错峰),可能与不同山脉分段命名有关。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新疆林业局官网或地理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宝位拔绍卑琐並禽博硕肥腯卜鼎布缨不自喜叱诃吃粮不管事东阳销瘦恩将仇报发堵封一甘脃官差官徒刮肉禾心涸渔花点子兼合交契津渍累句连襼临期芦管马路崖子盲婚马站渺无人迹民隐墨惨衣南图怒哄哄偏绝敲更侨氓卿贰青岁全日制驱鷄三麦山田绳削拾发史翰诗记疏晦死胡同台兵太寝同根词团量佗心通外郭文旆现业消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