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升一勺之量,比喻数量很少。《淮南子·兵略训》:“夫水势胜火, 章华之臺 烧,以升勺沃而救之,虽涸井而竭池,无奈之何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患乎升勺之利未坚,而钟石之费相寻;根柢之据未极,而氷霜之毒交攻。”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壬辰困重围,金粟论升勺。”
升勺是汉语中表示容量单位的复合量词,由“升”和“勺”两个古代容量单位组合而成,主要用于描述较小的液体或散体物容量。以下从历史演变、定义及现代应用三方面详解:
字义溯源
进制关系
传统容量进制为:
$$
1 text{石} = 10 text{斗}, quad 1 text{斗} = 10 text{升}, quad 1 text{升} = 10 text{合}, quad 1 text{合} = 10 text{勺}
$$
故“升勺”常代指微小容量,如《礼记·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蛟龙生焉”中的“勺”即强调微量。
时期 | 1升标准容积 | 1勺对应容积 | 依据来源 |
---|---|---|---|
秦汉 | ≈200毫升 | ≈2毫升 | 商鞅方升实物(上海博物馆藏) |
隋唐 | ≈600毫升 | ≈6毫升 | 《隋书·律历志》度量衡考订 |
清代 | ≈1035毫升 | ≈10.35毫升 | 《钦定大清会典》户部量制 |
现代 | 1000毫升 | 10毫升 | GB/T 5009.1-2003《食品卫生检验标准》 |
注:现代“勺”作为非标准单位,常见于烹饪领域(1汤匙≈15毫升),与历史计量不同。
实际使用场景
文化隐喻
“升勺之微”喻事物渺小,见明代张岱《陶庵梦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升勺之积,可以成仓”,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权威参考文献
“升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ēng sháo,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指“一升一勺之量”,比喻数量极少,强调事物的微小或不足。
部分资料(如)误将“升勺”解释为“升职”,但根据权威词典(汉典)及古籍用例,其正确含义应为“数量极少”。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混淆。
百二山川半生保状綳盘儿捗摅草菅阐提産毻骋骏诚实陈修疵厉黨團妃嫔非望富贵气尲尬高节清风更仆难数宫宇憨傻河伯健儿讲量将信将疑蹇浅急缚举世无双鹍翔了事痴狸别历历如绘论最麻缕蛮判官没世无称螟蛉密友恼羞变怒颞骨篷索蒲柳青戊穷剥茕茕曲吕绕殿雷刹尘侍祠实物说剑昙花天演同路人同室操戈鮀江闱门无失无所作为响箭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