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耳的意思、木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耳的解释

(1) [Jew's ear]∶即“黑木耳”。一种广泛分布的生长在朽木上、食用真菌( Auricularia auricula )

(2) [treeear]∶中国烹调中用的几种真菌的任一种

详细解释

菌的一种,生于朽木上,亦可人工栽培,形状如人耳,褐色,胶质,可供食用及药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菹藏生菜法》:“木耳菹,取枣、桑、榆、柳树边生,犹软溼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木耳》:“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随木性,不可不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耳是汉语中常见名词,指代一类可食用的胶质真菌。根据权威辞书解释,其定义包含三个层面:

一、基本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生长在腐朽树干上的一种食用菌,形似人耳,黑褐色,胶质,可食用"[1]。该释义从形态特征(耳状)、生长环境(腐木)、颜色质地(黑褐色胶质)和用途(食用)四个维度作出精准描述。

二、词源分析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记载:"木耳,因其形似耳,色黑,故谓之木耳"[2],揭示其命名源于形态类比。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进一步考证:"木耳生于朽木之上,乃湿热余气所生"[3],阐明其生态特性。

三、分类与别名 根据《中国食用菌志》分类体系,现代生物学将其归为:

  1. 木耳科(Auriculariaceae)
  2. 木耳属(Auricularia)
  3. 主要品种:黑木耳(A. auricula)、毛木耳(A. polytricha)[4]

典籍中常见别称包括:

四、文化意义 《诗经·小雅》"采菽采菽,筐之筥之"中的"菽"字,经郑玄笺注考证包含食用菌类[5],印证木耳在我国饮食文化中的悠久历史。宋代林洪《山家清供》详细记载"木耳煨鸡"等传统烹饪方法,体现其自古以来的食用价值。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清嘉庆刻本. [3]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 [4] 中国科学院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食用菌志. 科学出版社, 2018. [5] 郑玄. 毛诗郑笺. 汉熹平石经拓本.

网络扩展解释

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真菌,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词义及相关信息:

1.基本定义与分类

木耳属于真菌界担子菌纲木耳目,因形状酷似人耳而得名。其学名为“Auricularia auricula”,中文别名包括黑木耳、云耳、木蛾等。根据质地和外观,可分为两类:

2.生长环境与分布

木耳自然生长于栎、杨、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中国是最早人工栽培木耳的国家,已有1400多年历史,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福建等地。

3.营养价值

木耳被誉为“素中之荤”,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B/C及膳食纤维。每100克干木耳含铁约185毫克,是菠菜的20倍、猪肝的7倍,可改善缺铁性贫血。此外,其胶质成分有助于润肠通便,减少脂肪吸收。

4.药用功效

中医认为木耳性平味甘,具有补气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贫血、便秘、高血压及辅助抗癌。现代研究还发现其多糖成分可增强免疫力、抗氧化。

5.食用与文化

木耳是中国传统食材,可凉拌、炒制或炖汤(如木耳炒肉、木耳炖鸡)。其质地柔韧、风味独特,为菜肴增添口感。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参考权威词典或中医药文献(如、5、6、8)。

别人正在浏览...

半刺褊性必然与自由博赡不假财卤长命富贵畅盛车非雌视打柭柭洞度访质逢门分阴富春江官司瓜熟蔕落合该黄碘画状坚壁基础进读警迈金莲烛记事珠空索索快紧宽厚魁礧子罍斝凌波微步垄沟龙湖络续迷夺磨炼暖匣漂摆披霄决汉縴路青杨穷櫩气像缺编鹊盏髯茹三畏上拂圣主汙杀饷事献梦县象线装书消疏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