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扪虱的意思、扪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扪虱的解释

(1). 前秦 王猛 少年时很穷苦。 东晋 大将 桓温 兵进 关中 时,他去谒见,一面侃侃谈天下事,一面在扪虱,旁若无人。 桓温 见他不凡,问他:我奉天子之命讨逆,“而三 秦 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王猛 说:你不远数千里而来,但“ 长安 咫尺而不渡 灞水 ”,百姓还不知你到底要怎么样,所以不至。 桓温 无言以对。见《晋书·王猛传》。后以“捫蝨”形容放达从容,侃侃而谈。 唐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诗:“披云睹青天,捫虱话良图。” 宋 王禹偁 《五哀诗·故国子博士郭公忠恕》:“早佐 襄阴 幕, 汉 鼎入 周 室;失志罢屠龙,佯狂遂捫蝨。” 清 石韫玉 《折桂令·自题归来图》套曲:“一个个妙技屠龙,雄谈捫虱,壮志闻鸡。”

(2).泛指任情自适。 唐 李颀 《野老曝背》诗:“有时捫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 元 揭傒斯 《题牧羊图》诗:“白昼捫蝨眠,清风满高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扪虱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字面意思为“捉虱子”,但其文化内涵远超字面动作,常用于形容名士不拘小节、放达自适的风度。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义分解

    • 扪(mén):动词,意为“用手抚摸、捉握”,如“扪心自问”。
    • 虱(shī):名词,指寄生在人畜体表的吸血昆虫虱子。

      组合后,“扪虱”即指“捉虱子”的动作。

  2. 引申义

    在文化语境中,“扪虱”常隐喻从容坦荡、不拘礼法的姿态,尤其用于描述魏晋名士的旷达风骨。例如《辞海》释为:“形容士人举止疏放,不拘小节”。

二、典故溯源(核心文化意象)

最著名的典故出自《晋书·王猛传》:

王猛隐居华阴,桓温入关,猛被褐诣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

此记载描述前秦名相王猛面见东晋大将桓温时,一边捉虱子一边纵论天下大事,毫无拘谨之态。后世遂以“扪虱而谈”比喻才士的洒脱与真率,成为文人风骨的象征。

三、语义演变与文学应用

  1. 放达不羁的象征

    唐宋诗词中常借“扪虱”表达超脱世俗的志趣。如陆游《即事》诗:“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凸显豪迈气概。

    来源:《陆游集校注》(中华书局)

  2. 对权贵的蔑视姿态

    明代张岱《夜航船》载:“王景略扪虱而谈世务,桓温识其才”,强调以不卑不亢的态度面对权贵。

    来源:《夜航船·卷十七》(浙江古籍出版社)

四、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扪虱”一词从生活场景升华为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国古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反抗礼教束缚的深层意涵。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不雅”之举反衬高洁之志,成为中华文化中独特的风骨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

“扪虱”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一定差异,需结合具体典故和文化背景理解:

1.基本含义

2.历史典故

3.使用场景

4.近义词与反义词

5.现代意义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原始典故文献(如《晋书》原文),可参考、5、9的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哀顿安分守己安税瘢疣宝钞猖勃宸札重山复岭传政搥背淬砺错啎打唤担担面当戗电透断敌风爱腐臭扶光妇好改行为善狗蝇胡子彀中故年沆瀣浆何若喝水和喜护掩汲古阁本讥诃浄身禁劝浸染啳连昼暮鼓迫划清风饭青沤旗幢圈占饪餗日旦尚兀圣铁式仰手实霜霭吮疽送子天王图籉笠痛苦微涡文思紊绪衔炙小分校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