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灰躯的意思、灰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灰躯的解释

犹灰身。 三国 魏 曹操 《上书谢策命魏公》:“灰躯尽命,报塞厚恩。”参见“ 灰身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灰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含义带有谦卑、悲凉的色彩,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用例,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卑微的躯体或化为灰烬的身体。其中“灰”既指物质上的灰烬(如骨灰),也象征生命的渺小、卑微与无常;“躯”即身体、生命。该词常用于表达自谦或对生命短暂的慨叹。

二、引申义与情感色彩

  1. 自谦之称:古代文人或臣子常用以谦称自身,表示自己身份低微、生命微不足道。

    例:《梁书·刘孝绰传》载其谢启:“臣资愚履直,不能杜渐防微……虽沥丹愚,终惧灰躯。” (此处“灰躯”表自谦)

  2. 生命无常之叹:强调肉体终将消亡,归于尘土,带有佛教“色即是空”的哲学意味或对死亡的悲悯。

    例:唐代义净法师《西域取经诗》:“去去灰躯相,山川莫能碍。” (喻肉身如灰,终将消散)

三、使用场景 多见于古代奏疏、诗文、佛典中,体现谦卑态度或对生命短暂的感悟。现代汉语中已被“微躯”“贱体”“残生”等词替代,日常极少使用。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该词条,释义为“犹贱躯。谦卑之辞” 。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引《梁书》例证,强调其自谦用法 。
  3. 佛教典籍如《南海寄归内法传》中“灰躯”常与“舍命”“遗形”并提,指向肉体消亡后的解脱 。

注:因“灰躯”属生僻古语,现代文献罕用,释义主要依据权威辞书及古籍语料库,未提供网络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灰躯”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相似但侧重不同的解释,以下为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灰躯”由“灰”(燃烧后的残渣,引申为死亡后的尸体或骨灰)和“躯”(身体)组成,字面意为“化为灰烬的身躯”。它常用于描述人死后仅存尸体或骨灰的状态,强调生命的短暂与身体的脆弱性。

二、出处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操的《上书谢策命魏公》:“灰躯尽命,报塞厚恩。”此处曹操以“灰躯”自喻,表达愿为国家奉献生命的态度。

三、深层内涵

  1. 生死观:象征肉体终将消亡的客观规律,暗含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2. 谦卑与牺牲:在曹操的语境中,也带有谦逊表态或献身使命的意味。

四、相关扩展

五、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常见于表达对生命的哲思、自我牺牲的决心,或谦辞语境(如古人上书时的自谦表述)。

示例:

“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终归灰躯一具,何苦执着浮名?”(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别人正在浏览...

抱饥渴倍讽备录杯杓秉德薄明苍翠欲滴参驾偢睬觰沙大张声势钓丝钓筑低簌动植物发檗风占负橐关格贵满鬼笑人还情烘煁秽琐家给人足僵尸觐接楫子空筌泠泠聆受利其然历象名花疋娄迁座晴窗轻淡骑牛觅牛曲长驱赫日气宂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山垄沙眼世雄束脩私利绥徕宿膳泰然自若逃屋体资铜砖屠牧卫阙无凭相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