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死的意思、道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死的解释

死于道路。《汉书·主父偃传》:“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盖天下始叛也。” 颜师古 注:“道死谓死於路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点铜成庚》:“以十年为期,却以此月此日会于此地。道人无累,是日不至,即道死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道死"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死于道路",常见于史书及文言文献。该词由"道"(道路)和"死"(死亡)两个语素构成,属于主谓结构的动词短语,具体释义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字面释义指人在旅途中死亡。《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义为"死于道路",多用于记载古代官员、士卒或流放者因疾病、意外等原因丧生途中的事件。如《汉书·刘屈氂传》载:"会戾太子为江充所谮败,充擢为直指绣衣使者,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屈氂坐与李广利共祷祠,欲立昌邑王为帝,奸事发,诏载屈氂厨车以徇,要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贰师将军妻子亦收。贰师闻之,降匈奴,宗族遂灭。屈氂要斩,道死。"(中华书局点校本)此处的"道死"即指刘屈氂在押解途中死亡。

二、引申指非正常死亡。《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特别标注该词的文言属性,强调其多用于历史事件记载。在《史记》《后汉书》等典籍中,常见该词与"瘐死""暴毙"等词并列使用,反映古代司法体系中囚犯在押运过程中的特殊死亡形态。需要说明的是,该词属于文言书面语,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但在历史研究、古籍整理等领域仍具学术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道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死于道路”,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道死”指人在旅途中或流离失所时死亡,尤其强调因困顿、战乱或意外而亡于路旁的情景。例如《汉书》中描述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道死者相望”。


二、文献出处

  1. 《汉书·主父偃传》
    记载汉武帝时期百姓因战乱导致“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颜师古注:“道死谓死于路也”。
  2. 宋代何薳《春渚纪闻》
    提到道人约定十年后相见,若未至则“道死矣”,赋予该词神秘色彩。

三、用法与语境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仅见于历史研究或古典文学分析,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道死”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古代词汇,需通过文献例证把握其内涵。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书》及宋代笔记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虑白碛板本抱领便假饶表压避讐别无它法鼻尖秉常並視鼻青眼紫嵾嵳吹呴蹈火赴汤垫借刁告短袖儿无常父非昔是今乖隔官虎吏狼卦者鼓吹乐黄藕冠幻眇欢友进身之阶箟簬君命刻骨相思诓人括实良商緑浦緑衣郎没来由磨杵作针谋章内详逆推沤朴爬罗剔抉乞两讫録清脆清易青仪囊穷理居敬铨次设客生劫沈吟未决税産束手就殪擡扛天球仪铁绠题餻莴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