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达德的意思、达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达德的解释

(1).通行不变的道德。《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郑玄 注:“达者,常行,百王所不变也。”

(2).大德;极高的道德。 汉 陆贾 《新语·慎微》:“夫建大功於天下者,必先脩於闺门之内;垂大名於万世者,必先行之於纤微之事。是以 伊尹 负鼎,屈於 有莘 之野,修达德於草庐之下,躬执农夫之作,意怀帝王之道,身在衡门之里,志图八极之表。”《孔子家语·执辔》:“ 子夏 问於 孔子 曰:‘ 商 闻易之生人及万物鸟兽昆虫,各有奇耦,气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达德者能原其本焉。’”

(3).荐举有德者。 汉 班固 《白6*虎通·考黜》:“尊贤达德,动作有礼,赐之纳陛以安其体。”

(4).谓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於天下,二曰达惠於民,三曰达德於身。”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达德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达德”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达的德行”或“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则”。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达”意为通达、贯通,“德”指品德、操守,合称后多用于形容符合伦理规范的高尚品格。

从儒家经典文献看,“达德”最早见于《中庸》,其中提出“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强调这三种品质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基础能力。南宋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进一步注解:“达德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表明其超越时空的伦理价值。

现代汉语中,“达德”可泛指高尚的道德修养,例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定义为“通行的美德”,既包含传统伦理内涵,也适用于当代社会对个人品行的评价标准。在地方文化中,该词还被用于纪念性命名,如香港“达德书院”即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宗旨,体现词语的实践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达德”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解释:

一、核心含义

  1. 通行不变的道德
    源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这里的“达德”指超越时代、普遍适用的美德,如智慧、仁爱、勇敢,被认为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准则。

  2. 大德与极高道德
    汉代陆贾在《新语·慎微》中以“达德”形容超凡的道德境界,如伊尹修身济世的行为,体现对崇高品德的追求。

二、其他引申义

  1. 荐举有德者
    古代文献中,“达德”也可指选拔贤才的行为,如《白虎通·考黜》中“尊贤达德”的表述。

  2. 道德修养过程
    部分典籍强调“达德”的动态性,即通过不断修身提升道德,如《新语》中“修达德於草庐之下”的渐进过程。

三、文化延伸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更多诗词例证,可参考《礼记》《新语》等文献,或查阅、2、4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榜志冰库碧暖座鸊鹈猜恨蚕人陈德触目弹包登基第三者斗阵二童一马房贷分段身風疹塊凤篆福马林宫龙灌莽跪坐过子故事孤孀汗垢寒症好妇和婚黑马环龟回鹘文狡焉思启九夷辑要捐商局板腊雪乐讬离妇罗纸木石心肠南斗念恋飘飘欲仙平愈强聒不舍七出弃道任术旗语山樱饰混收支水苹朔客四环路私囊泰清吐诉土枭箱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