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子祭天地的大礼。《史记·封禅书》:“天子从 昆仑 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晋书·礼志下》:“ 汉 仪,立秋之日,自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东门,以荐陵庙。”《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 陆贄 上言:‘郊礼赦下已近半年,而窜謫者尚未霑恩。’”
郊礼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规格礼仪,其含义及历史背景可归纳如下:
郊礼指天子在都城郊外举行的祭天地大典,读音为jiāo lǐ。这一仪式源于周代礼制,通过燔燎、瘗埋等仪式与天地沟通,体现"君权神授"的政治理念。
最早见于《史记·封禅书》:"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晋代《礼志》、唐代《资治通鉴》等史书均有详细记录。
如需了解具体朝代的仪式流程或礼器规制,可查阅《晋书·礼志》《汉书·郊祀志》等原始文献。
《郊礼》指的是古代社会举行的一种特殊仪式,用以祭祀天地神灵,并表达对上天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郊礼》包含两个字,分别是“郊”和“礼”。其中,“郊”的部首是“阜”,总共5笔;“礼”的部首是“示”,总共5笔。
《郊礼》一词出自于《周礼·天官冢宰》一书。古代周朝皇帝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亲自主持举行郊祭仪式,以祭祀天地神明,旨在祈求国家安宁、五谷丰登、岁岁平安。
《郊礼》的繁体字为「郊禮」。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郊礼》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郊宅」。
1. 每年春秋两季,国君都会亲自参与郊礼的举行。
2. 郊礼是古代祭祀天地神明的一种重要仪式。
1. 郊祀:指举行郊礼的祭祀仪式。
2. 礼仪:指社会行为中的规范和仪式。
祭祀、宗教仪式、典礼
丧礼、葬礼、哀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