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悔祸的意思、悔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悔祸的解释

(1).谓撤去所加的灾祸。《左传·隐公十一年》:“若寡人得没于地,天以礼悔祸于 许 ,无寧兹 许公 復奉其社稷。” 杨伯峻 注:“谓天或者依礼撤回加于 许 之祸。” 南朝 陈 徐陵 《为梁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岂图天未悔祸,丧乱荐臻。” 唐 柳宗元 《逐毕方文》:“ 祝融 悔祸, 回禄 屏气。” 宋 苏轼 《徐州祈雨青词》:“天未悔祸,岁仍大荒。”

(2).后悔造成祸害。《旧唐书·越王係传》:“虽好生息战,每冀其归降;而餘孽昧恩,靡闻于悔祸。” 明 张居正 《答蓟辽总督梁鸣泉计处市马书》:“若二酋能悔祸服罪,自致塞下,亦可侍以不死,不必深治矣。”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一:“那些罪孽深重的人们,丝毫也不知道悔祸呢。”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悔祸”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核心含义,其用法和语境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均有体现:

一、基本释义

  1. 撤去灾祸(多指天意或自然力量)
    指上天或某种力量因“悔”而收回已施加的灾祸。例如《左传·隐公十一年》中记载:“天以礼悔祸于许”,意为上天依礼撤回对许国的惩罚。这一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强调天道的转变。

  2. 后悔造成祸害(多指人为因素)
    表示人对自身行为引发的灾祸感到懊悔。如《旧唐书·越王係传》提到“余孽昧恩,靡闻于悔祸”,批评作乱者不知反省过错。现代作家郭沫若在《洪波曲》中也沿用此意,指责某些人“不知悔祸”。


二、用法与例句


三、近义与关联词

总结来看,“悔祸”既可用于描述自然力量的“收回灾祸”,也可指人对自身过错的悔恨,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旧唐书》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悔祸

悔祸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它由汉字悔和祸组成。悔意为后悔、懊悔,表示对已经造成的错误或灾祸感到遗憾和懊悔。祸意为灾难、祸患,表示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的不幸和灾祸。

根据汉字构造原则,悔的部首是心,它表示与心理、情感相关的意思。祸的部首是示,它表示与神灵、运命相关的意思。

悔的笔画总共为10画,由竖折、横折和撇组成。祸的笔画总共为9画,由竖折、豕以及下撇组成。

悔祸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如《易经》和《孟子》等。悔祸一词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因自己的过错或不慎而陷入困境和苦难,也用来劝诫人们慎重行事,避免后悔。

在繁体字中,悔祸拆分部首和笔画的构造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差异。

古时候,悔祸两字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对于悔字,古代有时将心的周围加上一点,表示心中的懊悔。对于祸字,古代的写法中有时在示的下方加上两个点,表示祸患的严重程度。

一些悔祸的例句:

  1. 他事后悔不已,深感悔祸莫及。
  2. 自作自受,他这次真是自讨悔祸。

与悔祸相关的组词有:后悔、忏悔、懊悔。这些词都表示对已经发生的错误或灾难感到懊悔和遗憾。

与悔祸相对的词有:喜祸。喜祸表示对他人的不幸感到高兴和满足。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