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骨碎身的意思、粉骨碎身的详细解释
粉骨碎身的解释
谓身躯粉碎,牺牲生命。 唐 蒋防 《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兰孙 道:‘相公夫人正是重生父母,虽粉骨碎身,无可报答。’” 清 洪昇 《长生殿·骂贼》:“俺不免乘此,到那厮跟前,痛駡一场,出了这口愤气。便粉骨碎身,也説不得了。”
词语分解
- 粉骨的解释 粉身碎骨,不惜生命。《南齐书·王僧虔传》:“一门二世,粉骨卫主,殊勋异绩,已不能甄,常阶旧途,復见侵抑。”《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臣寧堪粉骨,报命讎门。乞 江 西一境,受臣控督。” 宋 苏辙
- 身的解释 身 ē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 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败名裂
网络扩展解释
“粉骨碎身”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ěn gǔ suì shēn,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为了某种目标或信念,甘愿牺牲生命,甚至身体粉碎也在所不惜。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 字面意义:指身体被彻底摧毁,骨骼碎裂成粉末,强调极端的牺牲形式。
- 引申义:比喻为达成重要目标(如报恩、忠诚、理想等)而献出生命,带有强烈的奉献色彩。
出处与演变
- 唐代起源:最早见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此处表达主人公为爱情誓死相守的决心。
- 明代扩展:明代凌濛初在《初刻拍案惊奇》中进一步使用,如“虽粉骨碎身,无可报答”,突显报恩主题。
用法与特点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常见于书面语。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义,具体语境中可体现悲壮或决绝的情感。
- 结构:联合式成语,前后两词(“粉骨”与“碎身”)意义叠加,强化表达效果。
近义与关联词
- 近义成语:粉身碎骨、肝脑涂地、赴汤蹈火。
- 关联词辨析:
- 粉身碎骨:与“粉骨碎身”意义几乎相同,但词序不同,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粉身碎骨”。
- 碎骨粉身:词序颠倒的变体,用法和含义一致。
例句参考
- 古典语境:“兰孙道:‘相公、夫人正是重生父母,虽粉骨碎身,无可报答。’”(《初刻拍案惊奇》)
- 现代用法:可形容英雄人物为国捐躯,如“战士们粉骨碎身,誓死守卫疆土”。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粉骨碎身”不仅描述肉体毁灭,更承载了文化中对忠诚、牺牲精神的高度推崇。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或古典文学原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粉骨碎身是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形容女性遭受极大痛苦或悲惨命运后的状态。下面是关于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 粉:米字旁,三笔
- 骨:骨字旁,八笔
- 碎:石字旁,13笔
- 身:身字旁,7笔
来源:
《粉骨碎身》这个词语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世说新语·政事》一文中的一句话:“但恨今人粉骨碎身,以至谑浪之事无不可忍。”这句话中用来形容女性遭受痛苦和悲惨命运。后来这个词逐渐成为固定搭配,广泛用于描写女性的悲苦遭遇。
繁体:
粉骨碎身的繁体写法是「粉骨碎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粉骨碎身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同。
例句:
她经历了一连串的不幸事件,粉骨碎身地忍受着。
组词:
- 粉身碎骨(拆解词语:粉、身、碎、骨)
- 忍辱负重(拆解词语:忍、辱、负、重)
近义词:
- 悲惨遭遇
- 痛苦折磨
反义词:
- 幸福快乐
- 顺利美好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暗点头案据半无产阶级闭房裨正拨灭缠错崇阿喘噎垂泣出责村民大米电光电线玎玲动色放烽方音奋越佛印浮环怫怒皋禽鸹捋合胆同心江山如此多娇奬掖僭据交当接骨眼峻险跨步牢扉冷丁丁沴气轮机手妈妈马排邈志男弟闹闹穰穰牛胾平脉青丘子饶奢色样蛇医湜湜实用性竦震孙敬闭户所费不赀文陛详切纤媚絃外遗音小康水平晓来谢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