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粉骨碎身的意思、粉骨碎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粉骨碎身的解释

谓身躯粉碎,牺牲生命。 唐 蒋防 《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兰孙 道:‘相公夫人正是重生父母,虽粉骨碎身,无可报答。’” 清 洪昇 《长生殿·骂贼》:“俺不免乘此,到那厮跟前,痛駡一场,出了这口愤气。便粉骨碎身,也説不得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粉骨碎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强烈形象色彩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为了正义事业或崇高目标而甘愿牺牲生命,常与"浑不怕"等表达气节的词句连用。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通过石灰烧制过程中碎裂成粉的过程,喻示坚守节操的决心。

从构词法分析,"粉""碎"作动词构成并列结构,强调身体遭受彻底破坏;"骨""身"作为人体核心组织,象征完整的生命形态。这种极端化的身体毁灭描写,实为突显精神层面的不朽价值,常见于讴歌忠臣义士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描写赵云单骑救主时"粉骨碎身酬知己"的忠勇气概。

现代语言使用中,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历史评述、英雄传记等文体。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标准词形为"粉身碎骨",而"粉骨碎身"属于语素倒装变体,二者语义及用法完全一致,这种现象符合汉语成语在历史演进中的词序流动性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粉骨碎身”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ěn gǔ suì shēn,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为了某种目标或信念,甘愿牺牲生命,甚至身体粉碎也在所不惜。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出处与演变

  1. 唐代起源:最早见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此处表达主人公为爱情誓死相守的决心。
  2. 明代扩展:明代凌濛初在《初刻拍案惊奇》中进一步使用,如“虽粉骨碎身,无可报答”,突显报恩主题。

用法与特点


近义与关联词


例句参考

  1. 古典语境:“兰孙道:‘相公、夫人正是重生父母,虽粉骨碎身,无可报答。’”(《初刻拍案惊奇》)
  2. 现代用法:可形容英雄人物为国捐躯,如“战士们粉骨碎身,誓死守卫疆土”。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粉骨碎身”不仅描述肉体毁灭,更承载了文化中对忠诚、牺牲精神的高度推崇。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或古典文学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才若渴爱琴海剥割贬家补缉才林参办插子掣白尘至赤壁出处进退出款村蛮汉错择胆破心惊碓颡犯私负气含灵甘露阁楼工资总额官征鹤迹横竖櫰香鹘握监典架式禁猎浸没沮塞空头人情枯木众六晋龙碛逻杯谩嗟蛮音命俦啸侣判涣澎涨辟方平事陗陁欺负清放塞陋十三陵水库市闉酸母骕騻条冰条绪同参文勋无情衔位歊氛犀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