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卫的意思、三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卫的解释

(1). 唐 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新唐书·李密传》:“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

(2). 宋 代亦称三衙为“三卫”。《宋史·职官志六》:“博士掌教道,校试三卫所习文武之艺。” 宋 欧阳修 《鵯鵊词》:“南衙促仗三卫列,九门放钥千官入。”参见“ 三衙 ”。

(3). 明 洪武 二十二年(13 * )设 朵颜 、 泰宁 、 福余 三卫于 兀良哈 部落,通称 兀良哈 三卫,简称三卫。后又置 建州 、 海西 、 野人 三卫。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惟 朝鲜 、 琉球 、 安南 及 朵颜 、三卫等受朝廷册封,贡赋惟谨,比於藩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卫”是一个历史术语,具体含义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历史定义

  1. 唐代禁卫军
    唐初设禁卫军三支: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主要负责宫廷与都城的安全护卫,成员多为贵族子弟。
    :《新唐书·李密传》提到“何事三卫间哉”,侧面反映其职能。

  2. 宋代三衙机构
    宋代将统领禁军的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统称“三卫”(即“三衙”),掌管军队训练与调遣。

  3. 明代边疆卫所

    • 兀良哈三卫:明洪武年间在蒙古兀良哈部设朵颜、泰宁、福余三卫。
    • 东北三卫:后期增设建州卫(满族前身)、海西卫、野人卫,管理女真部落。

二、引申含义

“三卫”也泛指多重守卫体系,可比喻对重要事物的保护,如“文化三卫”“经济三卫”等抽象用法。


提示:以上信息综合自唐代至明代的制度记载,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理解。更多细节可查阅《新唐书》《宋史·职官志》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卫》的意思

《三卫》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三个守卫的人或组织,通常用来形容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或人员。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卫》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三”和“卫”。它的笔画数目分别是四画和八画。

来源

《三卫》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在古时候,皇帝和贵族常常设立卫队来维护自身的安全,并且保护朝廷、治安以及边境。后来,这个词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企事业单位或社区设立的保卫部门。

繁体

《三衛》是《三卫》的繁体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根据古代文字的发展变化,可以将《三卫》以古字形表示为「參衛」。

例句

1. 经过严密的三卫防线,我国的边境安全得到了有效保护。

2. 这家公司设有三卫巡逻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大楼的安全。

组词

1. 三卫巡逻队

2. 三卫体制

3. 三卫保卫部门

近义词

1. 三道防线

2. 三重保护

反义词

1. 无卫

2. 不保护

别人正在浏览...

跋膝辈辈蚌埠摽戒参议院叠见层出邸宅断袖分桃堕业腐局关门闭户孤寒珪珇国产含糊痕挞候缺皇雄忽剌剌昏微胡粤践蹋浇肠郊牺界稻解缨金觥静闲巾笥金汤酒疯稽问倦谈决剔军伶开选侃快黎元鸾翼面若死灰凝云配合疲瘠敲开板壁说亮话俏倬弃力秋蓂三不去上邪身根牲镬十款天条衰粗束桂掏肠剖肚脱轨凸显王号乡闱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