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亭隧的意思、亭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亭隧的解释

亭燧。 汉 刘向 《说苑·辨物》:“昔 夏 之兴也, 祝融 降于崇山;其亡也, 回禄 信於亭隧。”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三:“登城望亭隧,翩翩飞戍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亭隧"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特定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形与历史文献两个层面解析:

一、构词释义 "亭"指秦汉时期边防要塞的岗哨建筑,《说文解字》释为"民所安定也",具有驻军瞭望功能(来源:《汉语大字典》)。"隧"本义指地下通道,《尔雅·释宫》注"地道也",后引申为穿山而建的军事甬道(来源:《辞源》修订本)。二字组合特指边塞地区兼具防御与通行功能的军事设施。

二、文献考证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西羌传》:"开田畴,列亭隧",注疏解释为"边塞烽燧系统"(来源:《后汉书集解》)。《居延汉简》第214.5号简记载:"亭隧卒日迹簿",印证其作为汉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驻军据点功能(来源:《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时明确:"隧谓凿山通谷之道,置亭隧所以候望也",揭示其兼具交通与警戒的双重属性(来源:《汉书注》)。

三、建筑特征 考古发现表明,亭隧多建于险要山隘,由夯土台基、烽火楼及地下甬道构成复合结构。如敦煌马圈湾遗址显示:主体建筑高9米,附设半地下储藏室,配有弩机、积薪等战备物资(来源:《敦煌汉简》考古报告)。其构造符合《墨子·备城门》所述"高临亭隧,以射远者"的军事技术要求(来源:《墨子校注》)。

网络扩展解释

“亭隧”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基本含义

  1. 边防设施
    “亭隧”在古汉语中常指“亭燧”,即古代边塞用于瞭望和传递烽火的军事设施。其中:

    • 亭:指边防岗亭,用于驻守和观察敌情(、)。
    • 隧(燧):指烽火台,通过点燃烟火传递军情(、)。
      例如汉代文献《说苑·辨物》提到“回禄信於亭隧”,王粲《七哀诗》中“登城望亭隧”均描述此类场景(、)。
  2. 建筑密集的比喻
    现代引申为成语,形容房屋或建筑物排列紧密,如亭子与隧道连绵不断()。但此用法较少见于古籍,可能是后起的比喻义。

二、字形与演变

三、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说文解字》《周礼》等古籍,或查阅权威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柏亮父百依百顺百楹北籁奔驹避回播荡残尊常等赤牵传授窜定大佃嫡传惰民恶鬼鄂垣凤旗工作服含冻浩浩荡荡鸿涯鹄板忽哨疆易兼容并包甲乇解语花撅坑撅堑绝子绝孙居国君迁巨然恐栗乐县蕶苓香龙邸咙胡民间故事暮景旁入槃蓝赔费骈盛骈四俪六凭侮箝口起花样卿长轻黠三不去三致千金十八般释氏守庚申铁画痛切小范老子夏时制邪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