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愆纠谬的意思、绳愆纠谬的详细解释
绳愆纠谬的解释
谓举发过失,纠正错误。《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孔颖达 疏:“木不正者,以绳正之,绳谓弹正,纠谓发举,有愆过则弹正之,有错谬则发举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昔 周 之太僕,绳愆纠谬。”亦作“ 绳愆纠繆 ”、“ 绳愆纠违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上曰:‘ 贞观 之前,从朕经营天下, 玄龄 之功也。 贞观 以来,绳愆纠繆, 魏徵 之功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中丞之职,非徒绳愆纠违,亦当顾国家大体。”
词语分解
- 绳愆的解释 纠正过失。 唐 白居易 《论元稹第三状》:“臣恐 元稹 左降已后,凡在位者,每欲举事,必先以 元稹 为戒,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无人肯为陛下嫉恶绳愆。”
- 纠谬的解释 纠正谬误。《书·冏命》:“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蔡沉 集传:“绳,直;纠,正也。”《新唐书·王元感传》:“所撰《<书>纠谬》、《<春秋>振滞
网络扩展解释
“绳愆纠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éng qiān jiū miù,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总结如下:
基本解释
- 字面拆解:
- 绳:本意为绳子,引申为“纠正、约束”;
- 愆(qiān):过失、错误;
- 纠谬:纠正谬误。
合指通过约束和规范来纠正错误与过失。
出处与典故
- 最早出自《尚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意为通过纠正错误,端正思想,使先辈的功业得以继承。
-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奏启》中也有引用,强调其作为监察职责的象征。
用法与场景
- 语境:多用于正式场合,如劝谏、批评或制度性纠错,含褒义。
- 例句:
- 明代王世贞《鸣凤记》:“绳愆纠谬,臣道为先;罚罪赏功,乾纲不替。”
- 现代用法如“通过法律绳愆纠谬,匡扶正义”。
近义词与扩展
- 近义词:纠谬正俗、拨乱反正、改过迁善。
- 反义词:文过饰非、姑息养奸。
该成语强调主动发现并修正错误,常用于强调责任担当或制度规范,既有历史深度,也适用于现代社会治理、法律等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二
绳愆纠谬的意思是指纠正或指正错误的行为或言论。它的拆分部首是绳(纟)、愆(言)、纠纟、谬(讠)。其中,绳和纠都属于纟部首,愆属于言部首,谬属于讠部首。根据笔画个数来看,绳有8画,愆有12画,纠有6画,谬有14画。
绳愆纠谬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言行的准确和正确,如果有人说错或做错了事情,就会被指出并纠正。因此,绳愆纠谬这个词就是从古代这种纠正错误的风气中衍生出来的。
在繁体字中,绳愆纠谬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繫愆糾謬」。不同于简体字的简化,繁体字通常保留了更多的笔画和结构。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中,绳的写法为「繁」,愆的写法为「謝」,纠的写法为「糾」,谬的写法为「謬」。可以看出,古时候的写法和现代汉字的写法有一定的差别,但基本上仍然可辨认。
例句:
1. 他及时指出了我的绳愆纠谬,让我避免了丢脸的错误。
2. 我们应该互相纠正绳愆,提高自己的水平。
组词:纠正、错误、言行、指出、准确、简化
近义词:纠错、指正、改正、修正
反义词:容忍、宽恕、包容、接纳
以上就是关于《绳愆纠谬》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挨挨桚桚白骨背奥媚灶避免冰溜柱不醒查号台侈意宠授初生丛缪淡虑电信局彫焕丁玲低头搭脑飞檐走脊改任搞活经济寡便宜官省寒砚何若洄波剑头炊坚正叫花子假子疾疚筋头进展鸠车开閤李代桃殭立扎龙卫龙骧凤矫暮鼓牛湩派饭群噪绕朝鞭三长善月哨所生抢鼠啮虫穿笥椟私眷讨类佻捷讬理文运五色水团镶花闲舒小冯消溃效命希留合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