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日。《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頽阳照通津,夕阳曖平陆。” 吕延济 注:“頽阳,落日也。” 唐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剑舞转頽阳,当时日停曛。” 明 夏完淳 《寒城闻角赋》:“浮云亭亭而去马,頽阳萧萧而入衣。”
“颓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颓阳”指落日,即太阳西沉、天色渐晚的景象。从字面看,“颓”意为衰败、下垂,“阳”指太阳,合起来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状态。
在文学中常被用作比喻,象征事物由盛转衰的趋势,如王朝衰落、人生暮年等。例如李白诗句“颓阳掩余照”,既写落日余晖,也暗含时局动荡的感慨。
多用于古典诗文或书面语,现代口语中较少见。适合描写自然景象或借景抒怀,表达对时光流逝、盛衰无常的哲思。
拼音为tuí yáng,部分古籍中“颓”也写作“穨”(异体字)。需注意与“夕阳”区别:“夕阳”更中性,而“颓阳”隐含衰颓的感性色彩。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近义词,可参考《文选》《李太白集》等文献来源。
颓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阳光灿烂、照耀明亮的样子。
颓的部首是页,笔画数为12;阳的部首是日,笔画数为4。
《颓阳》一词最早出自唐代杜牧的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繁体字为頹陽。
在古代字典《康熙字典》中,颓的写法为“顛倒从風”。
1. 傍晚时分,颓阳洒满大地,让人感到温暖而宁静。
2. 酷暑过后,颓阳的晚霞将整个天空染成了金黄色。
1. 颓丧:形容情绪低落,失去活力。
2. 颓唐:形容破败衰落、颓废无力的样子。
明朗、炙热、阳光灿烂
阴暗、昏暗、阴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