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阳的意思、颓阳的详细解释
颓阳的解释
落日。《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頽阳照通津,夕阳曖平陆。” 吕延济 注:“頽阳,落日也。” 唐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剑舞转頽阳,当时日停曛。” 明 夏完淳 《寒城闻角赋》:“浮云亭亭而去马,頽阳萧萧而入衣。”
词语分解
- 颓的解释 颓 (頽) í 崩坏,倒塌:颓坏。颓圮。颓垣断壁。 消沉,委靡:颓萎。颓丧。颓靡。颓唐。 败坏:衰颓。颓败。颓景。颓朽。 水向下流:泣涕如颓。 灭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恭顺的样子
- 阳的解释 阳 (陽) á 明亮。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 指“太阳”:阳光。阳面。阳历。向阳。夕阳。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阳
专业解析
“颓阳”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西沉的太阳、落日。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并引用权威典籍和文学用例:
一、 本义:西沉的太阳
- “颓”本义指倒塌、坠落,引申为落下、衰败。“阳”即太阳。“颓阳”直译为“下落的太阳”,特指傍晚时分向西方地平线沉落的太阳,形象描绘了日暮景象。
- 来源依据: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颓阳”的释义明确为:“夕阳。”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亦收录此词,释义相近,指西沉的太阳。
二、 引申义:衰败、衰落;暮年、晚年
- 由于落日象征着白昼的结束和光明的消逝,“颓阳”常被用来比喻:
- 事物的衰败、没落: 如王朝的倾覆、势力的衰退、生机的消减。
- 人生的暮年、晚年: 指人衰老、接近生命终点的阶段。
- 来源依据与文学用例:
- 南朝宋·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诗:“颓阳照通津,夕阴暧平陆。” 此处的“颓阳”即指落日景象。
- 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珍色不贵道,讵惜飞光沉?安识颓阳里,变化有浮沉?” 诗中“颓阳”可理解为衰败的境遇或暮年。
- 该词在古诗文中常承载时光流逝、盛衰无常的感慨。
三、 文化内涵与象征
- “颓阳”不仅是一个自然现象的描述,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时间流逝、生命有限、盛极必衰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意象。它带有一种苍凉、壮美或哀婉的意境,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的重要意象。
“颓阳”一词,其词典核心义为“落日”(西沉的太阳),并由此引申出“衰败”和“暮年”之意。它既是自然景象的精准描绘,也是承载丰富文化意蕴与情感寄托的文学象征。
主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 释义基础来源。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释义佐证。
- 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 - 本义文学用例(可参考古籍数据库如国学大师网 。
-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 - 引申义文学用例(可参考古籍数据库如古诗文网 。
网络扩展解释
“颓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基本含义
“颓阳”指落日,即太阳西沉、天色渐晚的景象。从字面看,“颓”意为衰败、下垂,“阳”指太阳,合起来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状态。
2.引申意义
在文学中常被用作比喻,象征事物由盛转衰的趋势,如王朝衰落、人生暮年等。例如李白诗句“颓阳掩余照”,既写落日余晖,也暗含时局动荡的感慨。
3.文学引用
- 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颓阳照通津,夕阴暧平陆。”
- 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这些诗句均以“颓阳”渲染黄昏意境,增强画面感与情感表达。
4.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典诗文或书面语,现代口语中较少见。适合描写自然景象或借景抒怀,表达对时光流逝、盛衰无常的哲思。
5.补充说明
拼音为tuí yáng,部分古籍中“颓”也写作“穨”(异体字)。需注意与“夕阳”区别:“夕阳”更中性,而“颓阳”隐含衰颓的感性色彩。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近义词,可参考《文选》《李太白集》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麻书豹尾车敝力炳明乘方辰居雌牙露嘴篡虐盗权打伤叮咬恩命发车梵花伏枥扶力供具红窗睡桓文画旨户屏嚼谷家雀集比极目进班蟿螽考妣睽合撩罟寥旷隆遇谜打迷徒没齿不忘酿事槃虞骈俪签筒青旛穷促企效鹊矢区士删削邵平田设机寿满天年水甬硕肤私面途路徒舆文石相吊乡宴箾蔘小影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