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笔名。以鼬鼠毛制成。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蔡君謨 既为余书《集古録目序》……余以鼠鬚栗尾笔、铜緑笔格、大小龙茶、 惠山 泉等物为润笔。” 宋 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兔毫、栗尾和那犀象管,分外精神。”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文具·笔》:“栗尾,谓笔也。”
“栗尾”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文献和用法区分:
材质与来源
指以鼬鼠(黄鼠狼)尾毛制成的毛笔。宋代文人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曾用“鼠须栗尾笔”作为润笔赠礼,苏轼的诗作《孙莘老求墨妙亭》也提到此笔。
历史地位
与“兔毫”“犀象管”等并列为古代名笔,多见于诗词文赋,如明代《琵琶记》中描述其“分外精神”。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其作为成语的用法,比喻人因害怕、生气而像刺猬竖起尾巴般警惕。但此解释未见于古籍,可能为方言或现代引申义,使用场景较局限。
建议参考来源:
栗尾(lì wěi)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松鼠的尾巴。松鼠是一种灵巧、机敏的小动物,栗尾作为它的尾巴,有着浓密的毛发和弯曲的形状。
栗尾的部首是木(mù),它的总笔画数为14。
栗尾一词来源于《说文解字》,它的古汉字写法为「栗」和「尾」。在繁体中,栗尾的写法为「慄尾」。
在古时候,栗尾分别由「栗」和「尾」两个独立的汉字组成。它们都有各自的意义,「栗」指的是某种果实,如栗子,「尾」则指的是像动物尾巴一样的结构。
1. 森林里的松鼠用栗尾保持平衡。
2. 松鼠小姐翘起栗尾,好奇地看着我。
1. 栗尾长:指松鼠尾巴的长度。
2. 栗尾形:指松鼠尾巴弯曲的形状。
3. 栗尾状:指像松鼠尾巴一样的形状。
与栗尾意义上相近的词语有松鼠尾、松鼠尾巴。
与栗尾意义上相反的词语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碧岑避闪材铺臣服诚理春箭丹笔掸残冯耳改土为流膏锏高阳台耕垄恭世子官运归忌还辕哄弄化杖见危致命交叠揭举精妙绝伦句逗开初开罗赖皮赖骨梁尘踊跃蚂蚍面南背北明灿默倒泥荡怒怨蟠根配载朴廉蒲萄宫普陀请奠秦欢晋爱器异麴监壤童瑞圣入舍散句蛇谷硕臣踏浪恫恐童牧头谷团酥晚景小宾校铭燮伐郄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