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棘的意思、黄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棘的解释

(1).树木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二十里,曰 苦山 ……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服之不字。”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中山经·山膏黄棘》:“黄棘是食,匪子匪化,虽无贞操,理同不嫁。”

(2).古地名。 周 谢国 地, 战国 属 楚 。在今 河南 新野 东北。公元前304年 楚怀王 与 秦昭襄王 盟于此。 汉 初置 棘阳县 。《楚辞·九章·悲回风》:“借光景以往来兮,施 黄棘 之枉策。” 洪兴祖 补注:“言己所以假延日月,往来天地之閒,无以自处者,以其君施 黄棘 之枉策故也。初, 怀王 二十五年,入与 秦昭王 盟约於 黄棘 ,其后为 秦 所欺,卒客死於 秦 。今 顷襄 信任姦回,将至亡国,是復施行 黄棘 之枉策也。 黄棘 ,地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棘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植物学与历史学两个角度考据:

一、植物学释义 黄棘指代一种落叶灌木,学名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属鼠李科枣属。其特征为枝干具黄色棘刺,叶片卵形,果实为核果,古称"棘实"或"酸枣"。《楚辞·九章·悲回风》有"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的记载,东汉王逸注曰:"黄棘,棘刺也",印证其植物属性。该植物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广泛分布,《中国植物志》将其列为传统药用植物,具安神、敛汗功效。

二、历史地名释义 黄棘为战国时期楚国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境内。《史记·楚世家》载"(楚怀王)二十五年,与秦昭王会黄棘",此处即指两国盟会之地。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考订,其地理位置在汉水支流白河流域,因当地多生黄色棘刺类植物而得名,属楚国北部军事要冲。该地名后演变为行政区划名称,西汉时期设黄棘县,属南阳郡管辖。

网络扩展解释

黄棘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植物名称

  1. 基本特征
    黄棘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树木,最早见于《山海经·中山经》。其描述为“黄华而员叶”,即开黄花、叶子呈圆形。晋代郭璞的注解提到,食用黄棘可能影响生育,故称“虽无贞操,理同不嫁”。

  2. 现代关联
    有观点认为黄棘可能指沙棘(如),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佐证,且与其他古籍描述存在差异,需谨慎对待。


二、古地名

  1. 地理位置
    黄棘位于今河南新野东北,原为周代谢国属地,战国时期属楚国。公元前304年,楚怀王与秦昭襄王曾在此结盟,史称“黄棘之盟”。

  2. 历史影响
    该盟约后因秦国背信弃义,导致楚怀王客死异乡。屈原在《楚辞·九章·悲回风》中以“施黄棘之枉策”暗喻楚国错误的政治决策,洪兴祖注解称其象征“亡国之兆”。


黄棘兼具植物与地名的双重文化内涵,前者承载神话色彩,后者关联春秋战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山海经》《楚辞》及秦汉史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边埃标尺笓格帛迭博劳裁剸炊粱跨卫纯絜颠簸不破冻雷顿锉鹅掌菜犯寇飞符风云变幻浮力挂灯乖检红衣炮滑民黄金铸象焦干嗟美绩功晋封颗粒空穴来凤宽安款冬诳侮类册灵亮灵茅流肿露布螺旋桨漫狂麻纱磨駞难拚凝碧池启才清热起气骑扬州鹤柔逋山矾水上策山肴野湋摄衽恕亮术艺思察它们讨功悟境纤缴析産西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