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祭起符箓。 唐 顾况 《步虚词》:“飞符超羽翼,焚火醮星辰。” 明 单本 《蕉帕记·相逢》:“喜 麻姑 此日飞符,使 乐昌 今朝完镜。”
(2).指符箓。 元 柳贯 《为蒋英仲作颜辉画青山夜行图歌》:“固应 丰城 牛斗墟,龙剑夜出乘飞符。”
(3).急速传送的兵符。 明 何景明 《汉将篇》:“飞符插羽募精强,速营列阵扫边疆。”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且也千里徵调,飞符迅急,千山万水,跋涉从戎,露宿风餐,辛勤毕备。”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飞符汉语 快速查询。
飞符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三类释义:
一、军事领域指紧急调兵凭证 古代战争中,飞符特指加盖印信的紧急军事文书,用于快速传递调兵指令。《汉语大词典》记载其形制为“剖竹为符,中分为二,朝廷与将领各执其一,遇急则合符发兵”,体现了古代兵符制度的核心功能。
二、道教文化中的法术象征 在道教典籍中,飞符指代可驱使神灵、沟通天地的符箓。《云笈七签》描述其为“以朱砂绘篆文于黄帛,焚化后可达上苍”,属于斋醮科仪中的重要法器,此类符咒至今仍在部分道教活动中传承使用。
三、诗词文学中的动态意象 古代文人常借“飞符”营造艺术意境,如李白《塞下曲》中“边月随弓影,飞符带箭寒”的描写,此处通过符令飞传的场景,强化了戍边将士的紧迫感,成为唐诗中颇具代表性的战争意象载体。
“飞符”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解释:
宗教/法术场景中的符箓
军事领域的快速传令
清代金融术语
注意:部分词典(如、3)将其引申为“形容文采飞扬的成语”,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现代扩展释义,需结合上下文谨慎使用。
哀时阿琼白亲缠臂揣较处逸定籍都波断矶儿女姻亲非同寻常夫力革流归土官醅诡躁骨软斤麻后尧婆捡校斠理椒墙斤斧景西金鸡独立鹍鸡阔情哭竹唠喀雷杼六爻纶恩闷瞀妙艺年成欧杖啓航清钱全性人伴仁智居撒痴颯俐升降舵实物失语守寸丝斤孙郎缩栗索麪太极宫踏谣天车铜冶推摩晚节黄花无根水无劳鲜活销落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