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棘的意思、黃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棘的解釋

(1).樹木名。《山海經·中山經》:“又東二十裡,曰 苦山 ……其上有木焉,名曰黃棘。黃華而員葉,服之不字。”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中山經·山膏黃棘》:“黃棘是食,匪子匪化,雖無貞操,理同不嫁。”

(2).古地名。 周 謝國 地, 戰國 屬 楚 。在今 河南 新野 東北。公元前304年 楚懷王 與 秦昭襄王 盟于此。 漢 初置 棘陽縣 。《楚辭·九章·悲回風》:“借光景以往來兮,施 黃棘 之枉策。” 洪興祖 補注:“言己所以假延日月,往來天地之閒,無以自處者,以其君施 黃棘 之枉策故也。初, 懷王 二十五年,入與 秦昭王 盟約於 黃棘 ,其後為 秦 所欺,卒客死於 秦 。今 頃襄 信任姦回,将至亡國,是復施行 黃棘 之枉策也。 黃棘 ,地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黃棘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植物名稱

  1. 基本特征
    黃棘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樹木,最早見于《山海經·中山經》。其描述為“黃華而員葉”,即開黃花、葉子呈圓形。晉代郭璞的注解提到,食用黃棘可能影響生育,故稱“雖無貞操,理同不嫁”。

  2. 現代關聯
    有觀點認為黃棘可能指沙棘(如),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且與其他古籍描述存在差異,需謹慎對待。


二、古地名

  1. 地理位置
    黃棘位于今河南新野東北,原為周代謝國屬地,戰國時期屬楚國。公元前304年,楚懷王與秦昭襄王曾在此結盟,史稱“黃棘之盟”。

  2. 曆史影響
    該盟約後因秦國背信棄義,導緻楚懷王客死異鄉。屈原在《楚辭·九章·悲回風》中以“施黃棘之枉策”暗喻楚國錯誤的政治決策,洪興祖注解稱其象征“亡國之兆”。


黃棘兼具植物與地名的雙重文化内涵,前者承載神話色彩,後者關聯春秋戰國的重大曆史事件。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山海經》《楚辭》及秦漢史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棘的意思

黃棘(huáng jí)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黃色的刺或刺上長有黃色的花朵。這個詞在活動中也可以用來比喻某物帶有敵意或危險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黃棘由「⺜」部和「木」部組成,其中「⺜」是表示草木類意思的偏旁,「木」則表示木材。

黃棘的總筆畫數為十二畫。

來源與繁體

黃棘聲旁系的一個古代漢字。在繁體字中,黃字的「⿰⺡⺜」方式中的「⺡」常被寫作「皇」,棘字的「來」常被寫作「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使用的漢字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黃字的古代寫法是「妄」,而棘字的古代寫法為「亼」。

例句

1. 這個果樹上的黃棘讓我被刺傷了。

2. 他說的那些話帶有黃棘,讓人很難接受。

組詞

黃瓜、棘手、刺客、花刺、刺人等。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刺、刺骨、刺耳。

反義詞:平坦、柔軟、無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