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滑民的意思、滑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滑民的解释

狡猾之民。 马王堆 汉 墓帛书《十六经·成法》:“滑民将生,年(佞)辩用知(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滑民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狡诈奸猾、不务正业之人。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文献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本义与词源 “滑”古通“猾”,意为狡诈、不老实。《说文解字》释“滑”为“利也”,引申为圆滑世故;“民”指人。故“滑民”本义指行事油滑、品行不端之徒。该词多见于秦汉典籍,如《史记·酷吏列传》载:“滑民佐吏为治”,描述奸猾之民助长官吏严苛治理的现象。

二、词义演变与特征

  1. 奸诈逃避义务

    指逃避劳役、赋税的投机者。汉代晁错《论贵粟疏》提及“奸邪生,盗贼多有……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其中“奸邪”即包含“滑民”之流,他们通过钻营规避社会责任。

  2. 市井无赖之徒

    《汉语大词典》释义为“刁滑的人”,特指市集中欺行霸市、扰乱秩序的游手好闲者。如《汉书》中“治剧县,捕格滑贼”,此处“滑贼”与“滑民”意近,均指危害地方的奸恶之辈。

三、近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滑民”使用频率降低,但仍在方言或历史语境中出现,保留“狡猾、无赖”的贬义色彩。如民国文献《地方自治纲要》批评“地方滑民把持公产”,延续其负面指代。

综合释义

滑民(huá mín)

释义:

古代汉语词汇,指狡诈奸猾、不事生产,常以不正当手段逃避义务或扰乱社会秩序之人。其行为特征包括欺瞒、钻营、破坏公序良俗等,属贬义词。

典籍例证:

《史记·酷吏列传》:“滑民佐吏为治,而吏治务为严峻。”

《汉书·尹赏传》:“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


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 晁错《论贵粟疏》(《汉书·食货志》)
  3.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4. 《中国地方自治史》(民国档案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滑民”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1. 词义与出处
    指狡猾之民,出自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成法》:“滑民将生,年(佞)辩用知(智)。”

    • 这里的“滑”通“猾”,意为狡诈;“民”指百姓或特定群体,合称代指善于诡辩、投机取巧之人。
  2. 语言结构

    • 拼音:huá mín
    • 注音:ㄏㄨㄚˊ ㄇㄧㄣˊ
    • 字形:“滑”为左右结构,“民”为独体结构。
  3. 字义分解

    • 滑:本义为光滑,引申为油滑、狡诈,如“滑头滑脑”;
    • 民:泛指百姓,或特指某一类人(如“农民”“牧民”),此处含贬义色彩。
  4.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历史语境中,现代汉语已不常见。需注意其古典语义与现代词汇的差异。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可参考《十六经·成法》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边届播鼗波纹不成捕搦蚕沙餐薇赪卵创导出水打骂稻粱谋灯事东巡锻脩飞漱杠架告负高王龟燋龟章海汛寒苦好尚河神晃荡矜傲静夜思纠治爵跃揽詧郎君临风罗钳吉网嬭牙猱狮狗内侍排间髼鬆平凡茜罗曲里拐弯区区仆仆肜日善骑赡藻闪展声气相投慎溃失策矢箙食甘寝安石窌速锐腾云投间推类王载崄隘笑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