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露布的意思、露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露布的解释

(1).不缄封的文书。亦谓公布文书。《东观汉记·李云传》:“ 白马 令 李云 素刚,忧国,乃露布上书。”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人有劝 术 ( 袁术 )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 宋 法常 《渔父词》词:“此事《楞严》尝露布,梅华雪月交光处。”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查如龙 ﹞为血书一通上 平西 ( 平西王 吴三桂 )……令一童子于王府上之。其意欲露布此书于人,胁王以不得不从之势。”

(2).军旅文书。(1)征讨的檄文。《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明 帝 时,大司农 弘农 董遇 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后 马超 反, 超 劫 洪 ( 贾洪 ),将诣 华阴 ,使作露布。 洪 不获已,为作之。司徒 钟繇 在东,识其文曰:‘此 贾洪 作也。’”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露布》:“自 贾洪 作此讨 曹操 后,遂专用于军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 桓温 )北征, 袁虎 ( 袁宏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露布降封豕,琱戈扫孽鲸。”(2)告捷文书。《周书·吕思礼传》:“ 沙苑 之捷,命为露布,食顷便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露布》:“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 明 张四维 《双烈记·从征》:“捷书不必通家信,露布先须达帝京。” 陈玉树 《乙酉春有感》诗:“瘴海珠江驰露布,金戈铁马逐天骄。”

(3).泛指布告、通告之类。 三国 魏 曹操 《表论田畴功》:“又使部曲持臣露布,出诱胡众。”《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 庞勛 自谓无敌於天下,作露布,散示诸寨及乡村。” 王蒙 《歌神》五:“大街上贴出了通缉‘现行反革命分子’ 艾克兰穆 的露布,露布右上方还有他的一寸半身照。”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露布”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基本含义

  1. 公开文书
    指不缄封的文书,内容可公开传阅。例如:

    • 汉代用于臣民上书或帝王诏令,如《后汉书》记载李云“露布上书”,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提及“露布天下”。
    • 宋代法常《渔父词》中“露布”亦指公开的佛经释义。
  2. 军事文书
    特指军中捷报或檄文:

    • 魏晋南北朝时期,露布多用于传递军事捷报,以帛书或木板书写,悬挂于高竿公示,称为“露版”。
    • 隋唐时期形成固定礼仪,如《隋书》记载平陈后“以驿上露布”,并召集百官宣示。
  3. 布告类文书
    泛指公开的通告、檄文或海报,如地方政令、檄文等。


二、历史演变与使用场景


三、其他引申含义


四、特点总结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后汉书》《隋书》等古籍,或专题研究文献(参考、3、6)。

网络扩展解释二

露布的意思

露布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一种用于遮挡阳光、风雨或提供隐私的纺织品。它一般由布料制成,可以用于悬挂在窗户、门口或者其他户外场所。

拆分部首和笔画

露布的拆分部首是雨(左上方的一点),部首笔画数为8,整个字的总笔画数为20。

来源

“露布”一词的起源尚无确切记录。根据考古学研究,中国自古就有制作和使用遮阳遮雨布料的传统,可以推测露布这个词的使用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

繁体

露布的繁体字为「露布」,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文献和铭刻文物的研究,古时候汉字写作「露布」或「露蔽」。这些写法在现代已经逐渐不再使用,但反映了露布的古老历史和不同时代文字的演变。

例句

1. 我家的露布颜色是浅蓝色的,非常漂亮。

2. 淘宝上有很多款式不同的露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

组词

- 露天: 指户外没有遮挡物的地方。

- 布料: 用于制作衣物和家居用品的纺织品。

- 遮挡: 阻止或隐藏不想被看到的东西。

近义词

帷幕、披巾、罩子、遮光帘

反义词

晴朗、透明、敞开

别人正在浏览...

朝晨尘容弛行丑问出空从魁點紙節定身法东风压倒西风斗叠方长宜飜手雨風麗浮灾赓本更仆数鼓桡寒惧横眉话把花纸头胡柴剪秋罗肩息检字法几椟捷迳激活锦衣玉食鸡瘟积羞成怒刻覈两畿立场临危不惮栗缩梨窝煤柱囊奏怒鼃女招待员派驻袍褂气冲冲窃簪之臣其与却顿雀舌榷易院傻小子蛇皮癣食品搜寻陶铄軘车徒奴徒驭王菩小底新簇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