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掛灯”。1.僧俗燃身灯以奉佛。为古代僧众之陋俗。《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 胡三省 注:“掛灯者裸体,以小铁鉤徧鉤其肤,凡鉤皆掛小灯,圈灯盏,贮油而燃之。俚俗谓之‘燃肉身灯’。”
(2).喜庆日悬挂红灯。参见“ 挂灯结彩 ”。
“挂灯”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挂灯”读作ɡuà dēnɡ,字面意思是“悬挂灯盏”,但其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和文化背景理解。
古代宗教陋俗
指僧侣或俗家用“燃肉身灯”的方式供奉佛陀,属于一种极端宗教行为。具体做法是将小铁钩刺入皮肤,钩上悬挂油灯并点燃,通过肉体苦行表达虔诚。此习俗因过于残酷,后周世宗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明令禁止。
喜庆习俗
指在节日或庆典时悬挂红灯以示庆祝,常与“结彩”连用为“挂灯结彩”。例如元宵节挂灯、婚庆悬挂灯笼等,这一用法至今仍广泛流传。
“挂灯”一词既承载了古代宗教历史,也延续了民俗喜庆的象征意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其指向,避免混淆。
挂灯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可以解释为“悬挂的灯具”,用于室内照明的装置。它可以是吊灯、壁灯或台灯等。
挂灯的拆分部首为⻢(马)和(灬),它有7画。
“挂灯”一词的来源比较简单,字面上的意思即为将灯具悬挂在空中。这个词汇描述了灯具使用时的一种特定的状态和装置。
在繁体字中,“挂灯”可以写作“掛燈”。
在古时候,汉字“挂灯”的写法与现代有些许区别。它的古代写法为“掛燈”,拆分部首和笔画保持一致。
1. 请把挂灯安装在客厅的中央。
2. 她在挂灯上换了一个新的灯泡。
挂灯可以根据需要和形式变化,衍生出一些相关的组词,如:吊挂灯、壁挂灯、台挂灯等。
近义词包括:悬灯、悬挂灯、悬吊灯。
反义词即为与“挂灯”相反的词汇,可以是:放灯。
【别人正在浏览】